日前,四川省司法厅、四川省民政厅公示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复核结果,洪雅县止戈镇止火街社区保留“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
11月9日,记者走进止火街社区,一幅山清水秀、村美人和的画卷映入眼帘。当地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绿化、美化工程,还依托村规民约、评比等村民自治办法,让村民主动参与和美乡村建设,助力构建法治乡村治理新格局,服务和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建章立制促发展
在止火街社区,有一个特殊的议事场所,门牌显示:“一事一议议事厅”。这里经常举行村民会议和普法活动,很多“重大决策”就是在这里敲定。这样的议事场所让村民倍感亲切,表达意见也更轻松。
“结合自身实际,社区完善修订了《群众自治章程》和《居规民约》,在组织建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方面制定有章可循的规章制度,不断增强群众关心热点工作的透明度,确保社区整体功能发挥和运行规范。”止火街社区党委书记王林介绍。
如今,“一事一议”制度和决策责任追求制度不仅落地生花,党建引领基层民主决策、居委会干部民主评议也在止火街社区有序推进。
依法治理提水平
采访空隙恰逢秋末暖阳,在村中漫步,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的亭台小院、整洁宽敞的柏油村道、别具一格的点缀景观,还有一望无垠的原野,漫步其间,稻田、清溪、老树、池塘相映成趣,好一个“乐享法治、质朴田园”。
“以前有纠纷就找村干部,现在有纠纷还可以找他们。”社区群众王开莲口中常说的“他们”,是指“法律明白人”。“法律明白人”是社区各组组长、网格员、人民调解员等,他们身份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具有较高法治素养和一定法律知识,能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止火街社区依托“法律明白人”建立起一支法律宣传志愿者小分队,下发普法学习资料,通过广播、会议、法治专栏等形式广泛开展法治宣传。
在“法律明白人”牵引下,围绕民主与法治,止火社区做足了文章,探索“新乡村”治理的新模式。比如,聘请律师事务所律师作法律顾问,为社区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帮助,免费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协办公证。
“社区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发动村民实时监控、一键报警,组建‘红袖标’治安巡逻队定期或不定期查岗,以便随时掌握各户情况,及时纠正处理问题。”社区4组组长李远刚向记者详细介绍。众人的事情众人实干,通过民主协商集智慧、促发展,最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创新工作凝共识
“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创新社区治理——‘五微’治理模式。”王林颇有感触地说。何为“五微”?即“微积分”“微天网”“微课堂”“微驿站”“微服务”。
“微积分”考评。“全社区农户都办理了社会治理积分卡,对照遵纪守法、产业发展、移风易俗等实行‘百分制’考评,”王林深介绍说,通过“微积分”量化考评,村民本人及子女入党、入伍、入学、招工招聘有了重要参考,考评结果还能作为“道德超市”日常用品的兑换依据。
打造“微天网”。全社区共设置重点监控点6个、小微天网27个,有效监管了重点地段、重点人群、重点产业,打造了完备的“微天网”安防。
探索“微课堂”。社区以“微课堂”加强教化,办中心夜校、教育专班,开设党建、法制、治理、农技等课堂,各种教育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同时,建立党员干部、专家能手、产业大户师资库,不断壮大学习小组队伍。
开设“微驿站”。依托西环线旅游交通线,社区开设“微驿站”,常态化展销藤椒油、牛奶、白酒、竹笋等特色产品。同时,充分搭建电商销售平台,帮助农户将产品销往省内外城市。
深化“微服务”。说起深化“微服务”带来的变化,李远刚的最大感受是“村民都夸社区越来越和谐,日子越过越好。”社区通过建立环境整治、矛盾调解、扶贫解困等八类服务岗,选派服务协调员实现了急事“代跑”、意见“代收”、难事“代办”,从而解锁了乡村善治的密码。
当前,止火街社区一个个的民主法治故事正汇聚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层层浪花,推动着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层发展潮涌。
面向未来,王林等社区干部目光坚定:“民主法治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我们既要想办法让群众口袋、集体钱袋、村民脑袋都‘鼓’起来,也要出实招增强村民的法治意识,不断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 何广丙 摄影:帅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