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江苏-中国改革报看江苏,江苏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江苏省检察机关 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情况通报

2023-11-12 10:51:38 来源:改革网 祖智慧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保障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司法机关,在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上,肩负着重要责任。

近年来,在省委和最高检正确领导下,全省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省委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依法能动履行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职能,切实维护经济秩序,

优化发展环境,守住安全底线。相关工作多次获得省委和最高检领导肯定,先后获评“全省政法工作优秀创新成果特等奖”“全省法治市场建设优秀实例”,涉案企业合规等改革成效走在全国前列。


一、持续深化理念引领,积极助力安商惠企。全省检察机关紧跟时代发展新要求,持续深化理念,引领工作不断完善提升,为企业投资兴业营造公平、公正、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

一是坚持平等保护。平等对待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本地企业和外地企业、大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确保各类企业的诉讼地位和诉讼权利平等、法律适用和法律责任平等、法律保护和法律服务平等。今年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对新时代新征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作出重大顶层设计。省人民检察院党组第一时间组织学习传达、研究落实,审议通过《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关于服务保障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实施意见》,指导全省检察机关准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最大限度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二是严格依法办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依法惩治犯罪,全面准确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切实做到依法该严则严、当宽则宽、宽严相济、罚当其罪。苏州常熟市检察院办理的一起职务侵占案中,陶某等14人作为公司技术服务部门员工,与全国25家代理商的32名负责人串通,虚假售后理赔,造成公司损失2400余万元,检察机关注重听取受害企业意见,分类分层审查起诉14名公司员工和12名代理商负责人,对20名情节较轻的代理商负责人决定相对不起诉,保障受害企业正常经营的同时,帮助企业完善内部监管制度。该案入选最高检职务侵占典型案例。

三是坚持司法公开。深化落实“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为企业反映诉求提供高效、便捷、畅通渠道。2021年以来共受理涉非公经济控告申诉案件2136件。常态化开展公开听证,以公开促公正。盐城阜宁县检察院对某电气公司法定代表人陈某某妨害公务案进行公开听证,听证员经评议认为陈某某的妨害公务行为没有发生严重后果、认罪悔罪态度较好,从保就业、稳投资、促发展角度考虑,一致同意检察机关作相对不起诉处理。

四是强化法律监督。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以及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决定》,坚持“四大检察”法律监督基本格局,及时监督纠正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不当执法司法行为,及时甄别纠正涉企冤错案件,保障营商环境法律制度正确实施,稳定社会预期。省人民检察院在办理孟某某逃税申诉案时,发现案件认定错误,指令淮安检察机关依法抗诉、启动再审程序,最终改判无罪,该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涉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再审典型案例。

二、积极构建全周期保障,为“企业敢干”提供良好环境。聚焦企业生存发展全周期可能面临的问题,以“四大检察”融合履职,同向发力、综合发力,强化产权保护,维护市场秩序,优化企业生产经营外部环境。

一是监督破除企业进出市场壁垒。深化破产检察监督,加强对涉破产企业虚假债务的甄别,惩治和预防通过虚假诉讼、虚假仲裁、虚假公证等逃避债务或者获取优先受偿的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企业清退有序。扬州高邮市检察院在一起合同纠纷监督案中,发现相关人员通过伪造证据、虚构事实等手段骗取法院生效调解书38份,并在企业破产清算中申请优先受偿,遂以检察建议方式监督法院再审,并以虚假诉讼罪对相关人员提起公诉。

二是加强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保护。加大对企业内部腐败、利益输送等犯罪的惩处力度,加大追赃挽损力度,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财产。2021年以来,起诉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职务犯罪698人,起诉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犯罪1582人。加大对强揽工程、欺行霸市、以负面舆情要挟勒索等犯罪的惩治力度,保障企业自主经营。徐州市检察院办理的孟某某等人涉黑案件中,孟某某等形成较为稳定的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通过强迫交易等手段实施非法采砂等违法犯罪行为,检察机关深挖彻查漏罪漏犯及“保护伞”线索,有力打击犯罪的同时,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诉请孟某某等人承担生态环境修复费用451万元,有力保障当地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生活秩序的恢复。该案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

三是依法保障市场竞争秩序。加大对利用虚假订立合同等手段实施诈骗、串通投标、损害商业信誉等犯罪的打击力度,维护公开公平的竞争秩序。对经营者实施垄断行为,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诉讼。2021年以来,起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20607人。某网络科技公司、万某某等人雇佣黑客攻击竞争对手公司网站,南通市崇川区检察院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对该公司及万某某等人提起公诉,依法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该案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

四是推动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加强对刑事、民事、行政执行活动的监督,重点关注错误列入失信名单等问题。推动信用修复,帮助企业恢复信用等级。依法慎重处理企业融资涉税刑事案件,准确把握定罪标准。某公司为保留特殊制造资质,采用保留公司名称、转让全部股权的方式,执行完毕破产重整计划,但因企业征信管理系以企业名称进行识别、登记,该公司重整前的不良金融信用记录仍影响重整后的正常生产经营。泰州靖江市检察院发出检察建议,督促相关商业银行在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添加该公司重整完成的相关信息,有效修复公司金融信用,后公司成功办理了信用证等业务。检察机关还对破产重整企业金融信用修复实践困境开展调研,推动相关部门召开专题座谈、达成共识,健全完善相关机制。

三、扎实推进改革创新,助力激发企业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坚持把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结合起来,全面落实上级部署,依法有序探索创新,推动企业合规守法经营,帮助企业树牢创新意识,促进企业提高风险防控和纠纷应对能力。

一是积极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推动企业合规守法经营。依法办案督促企业开展合规整改。按照最高检部署,在全国率先以省域为单位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对涉案企业作出合规承诺并积极整改落实、消除违法经营隐患的,运用不批准逮捕、不起诉或者提出轻缓量刑建议,推动企业改善管理合法经营,避免出现“办了案子、垮了厂子”。共办理合规案件695件,涉及企业803家,对248家企业、323名责任人作出不起诉决定,对52家企业、114名责任人提出宽缓量刑建议,对合规整改未通过评估验收的5家企业、6名责任人依法提起公诉。加强监管确保合规整改真实有效。三级检察机关主动牵头工商联、司法行政、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建立本地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以客观专业的第三方监管,促进涉案企业真整改、真合规。省、设区市已实现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全覆盖,应用该机制办理合规案件472件。推动全流程适用扩大改革影响。加强与其他执法司法机关的沟通协商,推动涉案企业合规全流程适用,凝聚共识、汇聚合力。省人民检察院与省高级人民法院会签座谈会纪要,在全国率先建立省级层面涉案企业合规协作机制;与南京海关缉私局、江苏海警局积极探索推动侦查阶段启动合规程序。深入落实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关于推行涉企行政合规全过程指导工作的意见》,会同相关部门探索完善企业合规“行刑衔接”。无锡市惠山区检察院从涉税案件入手,与税务机关探索出台企业合规工作衔接办法,推动正向激励在后续行政处罚中得到有效延续。

二是强化知识产权综合保护,服务企业科技创新自立自强。推进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对知识产权案件开展“一案四查”,同步审查是否存在刑事追诉、民事追责、行政违法、公益诉讼等情形。南京市雨花台区检察院在办理许某等人侵犯著作权案中,通过综合履职,打击侵犯企业软件著作权的犯罪,支持民事起诉,探索软件著作权类案取证规范,有效防止二次泄密,为受害企业提供了全方位司法保护,入选最高检知识产权检察综合保护指导性案例。严惩破坏科技创新违法犯罪。加大对涉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关键核心技术、重点产业链和原始创新成果等犯罪的打击力度,严厉打击侵犯商业秘密、侵权盗版、仿冒混淆等违法犯罪行为。2021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起诉侵犯知识产权案件1145件2905人。苏州工业园区检察院在办理某生物医药企业内部员工以不正当手段侵犯商业秘密案中,有效防止企业价值9亿余元的核心商业秘密泄露,帮助企业完善技术秘密保护防控措施。加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健全行刑衔接,形成打击知识产权违法犯罪闭环,探索知识产权公益保护。2021年以来,建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知识产权刑事案件31件39人。苏州市虎丘区检察院会同职能部门联合整治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行为,构建“苏绣”大保护格局。

三是深化犯罪预防和治理,引导企业健康发展。紧扣企业需求做实法律服务。开展“护航现代化、建功新征程”讲百案、进千企、访万家法治宣传行动,检察干警深入社区、企业、校园等,开展法治宣传活动1200余场,受众近13万人,走进640余家企业,撰写走访手记350余篇,及时了解企业涉法律法规“急难愁盼”问题,研究提出解决对策,服务保障“企业敢干”。灵活多样做优法治宣传。充分运用新媒体等多种宣传平台,以案释法,深入解读优化营商环境、平等保护等法律政策。省人民检察院通过开辟“企业合规在江苏”微信公众号专栏,录制省广电总台《黄金时间——改革政策e解读》栏目、走进省委省级机关工委“先锋直播间”节目等形式,向社会各界全方位展示检察工作新举措新成效,助力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优化协作释放协同保护效能。加强与工商联、行业协会的协作配合,推动信息互通共享,通过联合举办法治研讨、开展联合调研、培训等方式,引导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建立风险评估、预警、防范机制。徐州检察机关主动走访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在市委统战部“企业家大讲堂”、工商联等开展法治讲座,向企业宣讲涉税、知识产权等常见高发法律风险。

江苏省检察机关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亟需加强和改进。比如,一些地方执行落实情况,与预期效果存在一定差距等。下一步,江苏省检察机关将按照中央、省委和最高检的决策部署,聚焦企业需求,依法履职、守正创新,与其他执法司法机关齐心协力,以法治力量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祖智慧


[责任编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