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是“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百强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素有“中国湘莲之乡”、“天下壮县”美誉。为促进乡村振兴,助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湘潭县坚持党建领航,引导新农人、网络达人、企业(协会)等120余名直播电商从业者和230余家农业实体组建“莲乡土货帮帮团”,聚焦湘莲、竹制品、油纸伞等全县17个乡镇的360余种特优农产品,以实地拍摄预热引流,举办各类公益助农直播带货、集中义卖帮销、“农餐、农企对接”等活动形式,积极探索实践“直播带动产业、线上助力线下”的“直播+助农”融合发展模式,形成了“产业上网、土货直销、农旅融合”的农业新业态,趟出了农产品上网、上行、进城新路子,构建了直播电商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新格局。
一、典型做法
湘潭县突出做好了赋“魂”、播“种”、强“链”三大行动,缓解了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打通了农产品上行渠道,打开了农产品进城销路。
1.赋“魂”,讲好故事凝结乡情。着力县域特优农产品,讲好其背后的乡土故事,唤起消费者浓浓的乡愁与乡情。一是录制视频唤乡愁。精选顶峰村腊肉、中路铺镇药糖、石鼓乡油纸伞等130余种本地特色农产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乡土故事和文化历史渊源,策划制作128集“你好,莲乡”县域特色农产品宣传视频,累计获点赞600余万条。二是产地代言觅乡情。组织帮帮团成员到农产品产地拍摄视频预热引流300多场次,以“线上直播+线下助销”“农餐对接”等形式,打造具有特色的“消费+文旅体娱”“消费+美食”等消费品牌。近年共计举办大型公益助农直播带货、集中义卖帮销活动50余场次,销售农特产4000余万元。三是驻场直播忆乡音。打造“城市夜赶集”消费场景,引导直播达人群体入驻县城湘江外滩,通过乡音乡韵直播带货,打造成了省内特色的农村电商直播基地和直播网红街,去湘潭县直播街看“网络达人”直播已经成为靓丽的旅宣名片。
2.播“种”,建好团队带动乡民。开展“振兴莲乡,我的责任”大讨论,引导广大电商从业者抱团发展,带动乡民“触网”农村直播。一是聚沙成塔建龙头。设立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把全县各地120余电商从业者、230余家基层农业实体聚拢起来,组建湘潭县电商协会,与抖音、快手等电商平台合作,推出“莲乡伴手礼”,引进知名电商团队代言、代售县域优品,建起了“大手拉小手”互助模式。二是固本培源强骨干。建立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孵化长效机制,举办直播电商培训班20期,培育了直播带货达人100余人、电商实体280余家。三是点面结合帮乡民。帮帮团成员按照地域和行业分布,明确35名“领头雁”,划定“责任田”网格化助农帮销。以“香香姐”为代表的“直播+基地”、“湘之坊”为代表的“直播+文旅”、“宇昌油纸伞”为代表的“直播+定制”三种典型“直播+”业态,既带动了基地周边农户参与,又推进了餐饮、民宿等行业与农产品销售整合,还传承和发展了民间工艺。
3.强“链”,做好服务助销乡品。通过大力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健全农村物流体系,最大限度为农产品上行做好服务。一是优化公共服务。在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设立5个公共直播间,提供企业入驻、电商培训、运营服务、品牌打造、产品销售、创业孵化、宣传推广等公共服务,打造出完善的电商孵化体系。二是搭建信息平台。建设集县域优特产品供需、县情发布、科教科普、公益助农活动为一体的信息共享平台,全面做好资源、信息、培训等公共服务。三是构建物流体系。建立以网营物联电商物流园、百灵鸟供应链为龙头,乡镇为骨干,村级服务站为支点的二园区、三中心、千站点的农村三级物流配送网络,实现了县内快递物流提速降费。
二、工作成效
近3年,湘潭县平均日发件达3万票以上,竹床、湘莲、槟榔、莲蓬和酱板鸭销量位居各网第一,非遗传承油纸工艺伞全网销售排名前五名全部来自湘潭县;近年来,农产品年网销增速均达30%以上,居湖南省前列;2020年5月,因农村电商工作成效显著受国务院真抓实干表彰;2020年8月,获评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21年7月,在全国农村商业建设工作现场会上作经验交流;2022年9月《人民日报》刊发《乡村产业搭上“电商”快车》,报道了湘潭县电商产业发展。
1.促进了农业产业发展。在不断加大“一县一品”和“三品一标”网络培育基础上,农村直播电商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快速融合,带动了花石镇湘莲、茶恩寺镇竹木、青山桥镇皮鞋皮具等乡镇传统产业园开发线上网销渠道,线上份额已经占总销售额的三分之二以上。其中典靓家居公司的线上竹木年网售额达到7000万元,花石老农派湘莲公司年网销额2亿元,2021年、2022年分别被央视新闻频道、人民日报重点报道,实现了“小镜头”助力传统产业升级。
2.促进了农村设施提质。以高标准智能综合物流仓储和电商直播区为产业规划布局,投资5亿元建设了面积285亩的电商物流园,其中建成5.8万平方米的仓储配送中心。全县已建成农村电商分拨中心3个、乡村物流服务网点891个、农村地区5G基站2150个,农村地区5G网络覆盖率达85%,物流快递覆盖率100%,实现了“小镜头”推动基础设施完善。
3.促进了农民创业就业。农村直播电商的发展,吸引了大批青年农民、大学生返乡创业,在“互联网+农业”浪潮中下找到创业之路,催生了一批以“白石农夫”“莲小妹”为代表的年销售过千万的家庭直播主体。截至目前,全县电商经营主体1300余家,2022年农产品网络交易额达13亿元,农村直播电商产业带动新增近5万个灵活就业岗位,大批农村青年成就了“互联网+”“三农”的创业就业梦想,实现了“小镜头”引领人民群众致富。
三、经验启示
1.让网红的“红”渐变党旗的“红”是根本保障。湘潭县之所以能够激发电商人的“责任感”,聚焦在一起干党的事业、干为人民服务的事业,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湘潭县挤出15个编制成立副科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加强对电子商务的指导和服务。湘潭县电商协会成立时,就同步组建党的支部,建立“1+N”党员联系主播制度,成立“莲乡里手”电子商务志愿服务队,坚持以党员为主体开展各种公益助农帮销活动,既加强了党对农村直播电商行业的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也让新农人、网络达人等网红主播的“红”渐变为党旗的“红”,实现了“党旗牢牢插在田野里,党员紧紧聚在产业上”,促进了农村直播电商新业态不断发展壮大。
2.让土货的“土”回归乡土的“土”是重要基石。湘潭县土货之所以能够激发消费者的“故乡情”,关键是深挖土货背后的乡愁、乡音、乡情,着力培育“莲乡故事”直播。通过直播既带土货,又传播乡土的“情、愁、音、色”,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共鸣与认同,避免了同质化竞争,使产品在市场中经受得起大浪淘沙。
3.让政务的“务”转型服务的“务”是源头活水。湘潭县之所以能够激发新农业的“生命力”,关键是在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党委、政府始终定位于“为人民服务”,始终以“务农”为初心。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以深耕培育为手段,引导农业人“触网”发展,助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是农村电商发展的方向,也将开启由人民群众当主播的“山水莲乡”直播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