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粮酿好酒,好的发展环境才能孕育好的产业。
宿迁是一座区位优越、蓬勃发展的活力之城。
一是区位条件好。
位于江苏省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也是淮海经济圈、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的交叉辐射区,是欧亚大陆桥东桥头堡城市群中新兴的中心城市和江苏沿海大开发贯通东西的重要节点。
二是发展速度快。
宿迁是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地级市,建市27年来,从一个中心城区13平方公里、14万人口的小县城变成建成区超100平方公里、人口近百万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32倍,位居全国70强。2022年GDP达4112亿元、增长3.6%;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1.78亿元,增长1.5%,增幅位居江苏省第一。
宿迁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日益成熟的产业体系。
宿迁始终把做大做强产业摆在“头版头条”,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兴市、产业强市”战略,集中资源力量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努力构建以千亿级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2年12月28日,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宿迁市千亿级产业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行动计划》指出,用三年左右时间,全力推动新能源、高端纺织、绿色食品三个产业产值突破千亿级。其中以酿酒、调味品为特色的绿色食品产业2025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
宿迁被誉为中国最具天然酿造环境与自然酒起源的地方,是“中国白酒之都”,白酒产业是我市特色地标产业。2022年全市共有白酒企业166家,规上白酒企业产值426.26亿元,约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10%,形成了以洋河、双沟为引领,中小酒企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梯队成长产业结构。
在产业培育方面
专门制定了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三年行动计划、加快重点产业链培育发展意见,从规模发展、技术改造、创新驱动、数字转型、平台支撑等方面给予奖补,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每年奖补资金规模超过5亿元。
此外,专门设立了总规模45亿元的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凡是我市重大招商项目和重点产业、行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均可通过产业基金进行投资。
在科技研发方面
全市白酒产业科技创新水平国内领先,拥有国家级白酒质检测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省级及以上科技研发机构14家,43项白酒生产重大核心技术研发项目中有24项核心科技成果通过国家级的鉴定。
2022年,宿迁“双沟酒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成为全国首个企业注册量突破3万户的二级节点,企业注册量位列全国211个二级节点第一位,成为全国该指标的“单项冠军”。
2023年3月21日,“江苏省生物食品制造业创新联盟”在酒都宿迁揭牌成立,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对接,赋能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标志着“江苏省酿造(食品)制造业创新中心”正式启动孵化。
在产城融合方面
制定出台了以酒都建设意见为总领,以酒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酒都品牌营造策划、酒文化旅游发展规划、酒镇建设规划等为主体的“1+4”政策体系,明确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推进酒都建设的重要抓手,围绕酒都建设六大工程,加快做大做强酒产业、做特做美中心城市、做优做响酒都品牌。2019年以来,中心城市累计实施重点项目24个,完成投资80亿元,先后建成酒都广场、酒都公园、洋河大道等一大批蕴含酒味的城市建筑、道路,中心城市酒文化内涵得到持续提升。
在产业配套方面
全市拥有酒瓶、防伪瓶盖等酒类包装配套企业7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25家、年产值约21亿元,市内采购率可达40%以上。
全市酿酒产业各类粮食年采购量约70万吨,其中小麦、玉米等酿造原粮市内供应占50%以上。持续加快原粮基地建设,预计“十四五”末全市建设酿酒专用高粱种植面积12万亩,总产值突破2.7亿元,酿酒高粱本地自给率将突破30%。
在品牌建设方面
连续4年举办“中国酒都(宿迁)文化旅游节”,其中2023年酒都文旅节期间,全市重点景区累计接待旅游人次304.3万,实现旅游收入16.15亿元,同比增长199%,进一步彰显酒都品牌效应、精塑中国酒都形象。
全市白酒产业拥有2个中华老字号,6个中国驰名商标,23个省著名商标,20个省名牌产品。
在“2023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中,洋河股份以773.17亿元品牌价值荣登轻工领域第三,白酒行业第二。双沟酒业位居轻工领域第九名,白酒行业第五名。
在人才集聚方面
以人才引领服务发展“五联五强”行动为统揽,精准引进领军人才及团队,对“双创”人才给予30-100万元项目资助,对“双创”团队给予100-300万元项目资助;对顶尖人才和团队实行“一事一议”“上不封顶”。对企业引进的其他人才,根据职称、学历和技能等级,发放3-50万元生活补贴和5-200万元“购房券”。(作者:李民富,宿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
编辑 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