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王进报道)2023年9月6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增进民生福祉”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四川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新闻发布会在成都召开。省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邓顺涛,省医疗保险异地结算中心副主任杨梅出席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省委宣传部国际传播与对外推广处处长宁光霞主持。记者从发布会现场获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四川省聚焦解决参保群众异地就医报销复杂和“跑腿”“垫资”等痛点难点问题大胆改革创新、探索实践,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制度。
“落实好异地就医结算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明确部署。”邓顺涛在发布会上介绍,围绕“建制度、广覆盖、优服务”目标,四川省不断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持续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医疗类型和覆盖人群,大力优化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理流程,目前,全省医保参保人省内和跨省异地住院、普通门诊、门诊慢特病、药店购药等费用已实现直接结算,有效解决了参保群众异地就医“垫资跑腿”问题,异地就医备案服务也实现了全程线上办理和自助办理,切实提高了便捷度,让群众在异乡更有“医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整合政策完善制度,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管理更统一。2022年7月,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省医疗保障局会同有关部门于2022年12月1日印发了四川省《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并配套出台了《四川省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经办规程》,对全省异地就医结算政策、备案管理,备案人员范围进行了全面的规范统一,进一步规范了异地就医业务监管、问题协同、资金管理、信息化标准等内容。新政策自2023年1月1日实施以来,截至今年6月,全省跨省异地住院直接结算率达到77%,省内异地住院直接结算率达到93%。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异地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持续推进拓围扩面,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覆盖更广泛。一是全面推进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截至今年6月底,四川省开通省内异地住院费用联网结算定点医疗机构超过5200家、门诊慢特病联网结算定点医疗机构超过3100家、普通门诊联网结算定点医疗机构超过1.4万家、联网结算零售药店超过3.5万家。今年1—6月,直接结算省内异地就医购药约1500多万人次,减少参保人员垫付资金约73亿元。二是探索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跨省住院直接结算基本实现全覆盖,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超过4200家定点医疗机构可为外省参保人员提供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全省183个县(区、市)分别至少有1家定点医疗机构能直接结算包括门诊费用在内的跨省医疗费用。全省超过1.13万家普通门诊跨省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2000多家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超过3.2万家联网结算零售药店能为外省参保人员提供直接结算服务。
优化服务探索创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更便民。一是备案服务全面实现线上办,足不出户就能在移动设备上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有效减少“跑腿”次数。目前四川省17个统筹区依托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为参保群众提供“即时办理、即时生效”的跨省异地就医自助备案服务,让参保群众无需再等待备案审核,即办即享。其余5个统筹地区开通跨省异地就医快速备案服务,下一步也将逐步开通跨省自助备案服务。二是探索异地就医备案服务新模式。2021年试点开展异地就医备案线下跨统筹区通办,以“互办互认,即时生效”的方式为异地居住人员提供就近线下办理备案服务。截至目前,四川省12个统筹区开通备案服务跨统筹区线下通办业务,各地将备案通办业务下沉到各区县、乡镇医保经办服务窗口,打通备案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开展跨省就医免备案试点。目前,我省成都市、宜宾市、泸州市、阿坝州、遂宁市和省本级与重庆市开通了异地就医住院免备案。在此基础上,逐步探索将具备条件的统筹区与贵州、云南等试点区域开通异地就医住院免备案。四是建设特药系统,实现“双通道”供药省内异地直接结算。从2022年底业务开通半年以来,全省特药系统中有认定机构289家、治疗机构378家、“双通道”供药机构643家,直接结算省内异地就医11万多人次,减少参保人员垫付资金5.62亿元。
“总的来看,通过多年努力,我们在改革创新中逐步解决了参保群众异地就医结算中的一个又一个急难愁盼问题”。邓顺涛说,下一步,四川将进一步落实异地就医结算,继续做好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扩面提质,持续增加联网结算定点医药机构数量,持续优化异地就医备案服务,探索开展异地就医医疗费用手工报销线上服务试点,稳步提升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为参保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保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