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广西-中国改革报看广西,广西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防城港市探索铜精矿“保税混矿”业务模式 服务战略矿产资源保稳提质

2023-08-30 12:28:54 来源:改革网 龚真泽

改革网广西讯 2020年海关总署商品检验司同意在防城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开展进境铜精矿保税混矿试点,2021年首批成品矿经抽样检验合格通关放行。防城港成为全国首个获批开展进境铜精矿保税混矿业务、并首个完成混配检验合格通关放行的试点地区。2021和2022年共完成混矿38批次,合计湿吨重量59.46万吨,货值81.83亿元,经检验合格放行进入国内市场供冶炼企业使用,节约原料采购成本1.1亿元。铜精矿保税混矿业务的成功实施,代替了原来只能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进行混矿作业后再进口的模式,降低了企业成本,入选全国海关外贸保稳提质典型案例,有效提升了我国西南地区企业矿产品供应链体系综合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防城港市铜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部门协同联动,推动项目落地实施

在海关总署商检司批复同意混矿试点后,项目列入自治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点项目,自治区领导现场开展调研4次,自治区商务厅、生态环境厅、南宁海关召开研究协调会议5次,印发各自的监管方案,制定混矿场所验收细则,开展联合验收。争取自治区助企舒困政策,自治区商务厅对该项目补贴300万元的场地租赁费用,强化进口贴息、落实“桂惠贷”等金融政策支持,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防城港市政府印发实施方案,明确商务、生态环境、物流、海关等部门的职责,构建联系配合机制,召开工作推进会议8次,及时研究解决项目遇到的问题,针对固废、辐射超标、环境污染等风险情形四部门签订合作备忘录,共享执法信息,开展联合监管行动。市生态环境局开展现场环保检查12次,市物流发展局对该项目补助100万元的物流费用。  


统筹健全制度机制,夯实试点基础保障

成立专班对境内开展铜精矿“保税混矿”进行可行性分析,推动“保税混矿”监管模式规范运作。对试点企业进行全面综合评估,并帮助企业梳理完善管理机制和作业流程,压实试点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固体废物非法入境等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协调方案。出台《防城港市开展进境铜精矿“保税混矿”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协助试点企业开展混矿场所设计规划、设备安装,和业务流程、作业制度的建立完善等工作。


严密全过程监管,守牢发展安全底线

海关制定矿源备案、口岸查验、运输途中、混矿过程、取制样检验、放行提离使用等全链条监管操作指引,各个科室监管无缝对接,各环节环环相扣,确保流程衔接“零误差”,通关作业“零延时”。严格实行原料矿备案制,实施五项有害元素检测及固体废物属性筛查,强化境外源头防范。后置原料矿品质检验,强化对混成品有毒有害元素检验,确保出库出区安全,试点以来全部35批次混成品均无不合格检出。在物流中心新增通道式放射性监控系统和车辆自动消毒喷淋系统,混矿场所内新增18个高清摄像头,实现24小时无侵入检验监测,确保“清洁混配”,监管到位,不留死角。试点项目开展以来,共接受国家审计1次,南宁海关专项检查和审计7次,防城海关开展自查12次,均未发现环境违法和污染问题。


优化服务措施,持续释放“保供”红利

在实现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加快通关速度,根据靠泊计划做好人员调配和查验准备,设立“快速通道”,推行“提前申报”、“24小时预约通关”和“重量鉴定依企业申请”服务,确保原料矿船舶即靠即卸,随卸随查,查验合格后原料矿即转运至混矿场所,避免了货物转运至码头后场带来的撒漏污染风险。实行嵌入式检验,将混矿成品内销检验监管前移至生产过程中,在混矿生产过程中对成品矿进行系统取样,提高检测效率,节约企业生产成本10元/吨,缩短单批次混矿周期5天。优化企业进口原料矿运输方式,积极推进报备原料矿运输方式“集改散”,为试点企业节约运输综合成本45.9%,全年可为试点企业节约730万元左右的运输费用和码头转堆存费用,避免集装箱滞期费,压缩原料矿进口整体通关时间50%以上。同时,指导试点企业开展“混矿后置破碎和自动取样装置”技改项目,探索“保税混矿+加工贸易”模式,拓宽混矿成品销路。

[责任编辑:龚成钰]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