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自古以来,竹子在中国文化中留下的审美意象,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国人。
也有清代诗人郑燮的诗词为证“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子不但是诗人与作家所称赞的对象,也是许多画家的笔下宝物。
近日与画家童治军相见,我们提出,要先生画一画竹的神韵,先生爽朗地一笑,从容地摊开宣纸,提笔轻蘸墨汁,几笔勾勒,国人崇尚的黑白笔墨便在他的沷墨挥毫之际被演绎得出神入化。
先生笔下的竹子,形态潇洒、浑厚、看起来清雅质朴又风骨照人,画面上那修长的竹竿长得与众不同,杆子一节一节的,上面长着纤纤细细的竹枝条,竹枝条上长着有点像小刀片一样的竹叶,看起来利落得没有一丝拘束。仿佛一阵清风拂过,立在那儿,让人顿感心无旁骛,一种“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山岭”的高雅心境油然而生。
中国人爱竹,喜欢收藏名家竹画,除了喜爱竹子的清雅澹泊的气质,挺拔飘逸的身姿,也更是为了勉励自己有像竹子一样的傲然风骨。通过竹画,表达自身“君子当如竹”的明确意念。
画竹不单单是画竹子,更是画家的心象和符号,是画家对人生的思索和生命的感悟。(刘畅)
艺术家简介:
童治军 ,字金曦,笔名霜毫,尚艺斋主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南省委书画院院长,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书画院理事 、长沙市文联主席团委员,长沙市花鸟画家协会主席。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湖南省花鸟画家协会理事,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长沙市古沩书画院院长,《当代美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