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江苏-中国改革报看江苏,江苏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新一代农机,“机”随人愿

2023-08-02 11:58:03 来源: 银潮  徐鸣

春天,布谷鸟叫了。清晨的薄雾中,拖拉机拉着闪亮的犁铧翻开泥土,像极了一层层的波浪。秋天,桂花开了。正午的阳光下,联合收割机在田间欢快地行走,高扬的谷粒飘撒着成熟的清香。一年四季,乡村的田野里变换着不同的农业机械,交汇成一曲农机交响乐,在希望的田野上演绎着丰收的喜悦!

我和农业机械有着不解的情缘。1973年至1977年,我在丹阳县运河公社化龙大队庞西生产队当知青。1976年12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是毛泽东同志在1959年4月的《党内通信》中提出的著名论断,《人民日报》拿来作为社论的题目,在全国掀起了农业机械化的热潮。农业机械化正是当时对农业现代化最重要的理解。没有多久,我们生产队分配到一辆常州柴油机厂生产的东风牌手扶拖拉机。拖拉机开进村的那一刻,全村男女老少像迎接新娘一样跑到村口观看。

当时,各生产队的拖拉机手大多数是年轻人,而一些老年社员便嘀咕拖拉机费油、不如养头耕牛省事等,旧的思想观念成为农机推广的阻力。受新旧思想冲突的启发,这年的冬天,我为公社宣传队编写了一部小话剧《农机新曲》,叙说了一家祖孙三代人对农机的不同态度导致的乡村故事。我自己在这部小话剧中扮演生产队长,面对一心想当拖拉机手的女儿和驱牛耕地一把好手的父亲,我这个生产队长曾犹豫、纠结,但最终选择引进了拖拉机。这部《农机新曲》契合了当时农业机械化的大背景,在丹阳县春节文艺汇演中获得二等奖。

时光飞逝,光阴荏苒。1999年至2002年,我在省农垦集团公司当董事长、党委书记。江苏省农垦集团公司是省内最大的国有农业企业。我到农垦后借鉴农村改革的经验,在农场内部推行土地租赁制度改革,鼓励农场职工创办“家庭农场”,实行“两费”(生活费、生产费)自理和“先交钱、后种田”,并采取适当政策,支持职工长期租赁农场土地。

农垦土地富裕,农场内部实现租赁经营后,每名职工可以租赁20~30亩耕地。夫妻两人都是农场的职工,家庭农场规模达到了60亩。如果没有农机具,仅凭两个整劳力耕作不过来。农场整合原有的农机具成立农机站开展农机服务,大大提高了农场职工土地租赁的积极性,有力推动了农场改革。2001年9月,我在《农垦经济》上发表《国有农场改革刍议》。年底,农业农村部农垦局在江苏农垦集团召开了农场改革工作座谈会,推广江苏农垦的改革经验。

那些年,我去农场调研,喜欢往农场农机站跑,看着逐渐增加的新农机,心里充满欣喜。农场土地平整,田块方正宽阔,适合农业机械化作业。广袤的田野里,常年奔跑着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等各种农业机械。农场周边的一些县乡干部遇到我都说:“你们国有农场好哇,早早用上了农业机械,农业现代化指日可待呀!”我笑着回答:“农机就是好,省力省本又省时。我们现在还差插秧机,待农场引进了插秧机,请你们一起来指导!”

这年夏天,新洋农场引进了3台日本洋马插秧机,并举办了一场小型机械化插秧现场会。我邀请当地的县乡干部,一起去新洋农场参观。现场会上,3台崭新的洋马插秧机在水田里轻快地跑着,机械臂推动着一排排秧苗飞快落入田中,机械化插秧又快捷又整齐。大家议论着插秧机的好处,我心里想:我们哪天能够用上国产的插秧机就更好了!

2004年6月,全国人大十届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当年,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共同启动实施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2012年至2016年期间,我在省政府分管农业农村工作,推广农业机械成为我的分内工作。我们抓住国家实施第二批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的机遇,争取江苏纳入了农民全价购机后凭发票申领补贴及结算级次下放等试点,方便了农民的农机购置补贴申领。我们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各种农业现场会都安排了新型农业机械化演示,从用手机APP监控各种农作物生长数据到操控无人机实施农药喷洒等,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

2016年,江苏省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首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省。这些年来,江苏围绕农机装备技术升级、智能应用、质量效益等方面进行持续改造,基本实现了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至2022年,江苏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江苏是农机制造大省,省里一直推动农机装备的自主研发创新。前不久,我专门去丹阳市沃得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进行调研。该公司是我国著名的大型农业机械生产制造企业。这些年,企业依靠自主创新,形成以联合收割机、拖拉机为核心,以插秧机、打捆机、甘蔗机、采棉机、植保无人机、喷雾机、烘干机等为组合的产品矩阵,完成了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的全程机械化,甘蔗、棉花等作物收获全面机械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在农业现代化的大道上,现代农业机械正朝着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迅跑。且看新一代农机,农情在握,“机”随人愿,将给希望的田野带来更加美好的前景!

(徐鸣  作者系江苏省政协理论研究会会长、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

◆原刊于《银潮》2023年第7期



[责任编辑:茆同风]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