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西部开发-中国改革报看西部开发,西部开发改革发展新闻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迎八一忆初心 讲军史建新功——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开展“八一”建军节主题活动 新疆发展改革委 2023-07-28 21:39 发表于新疆

2023-07-31 10:39:58 来源:中国改革报新疆记者站 

金戈铁马涉千里,沙场点兵耀中华。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第96周年,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丰富形式、拓展成效,7月27日下午,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开展“迎八一忆初心讲军史建新功”活动。在家班子成员,一、二级巡视员,委属二级局班子成员,机关副处级以上干部、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参加此次活动。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组长王岿然同志出席会议。

灼灼薪火传,红旗映天山。活动在庄严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与会人员肃目而立,齐唱国歌,爱国之情在激昂的国歌声中不断升腾。

活动中,我委两名军转干部代表通过故事讲述、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的方式分享了部队经历,国防动员处党支部书记张运强同志以“传承红色基因立足岗位建功”为主题讲述了曾经服役于新疆军区某团荣誉连“进藏先遣英雄连”的故事。

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追寻,1950年,在党中央下达了“向西藏大进军”的号令后,从新疆军区独立骑兵师第一团抽调的136名官兵,怀揣着“和平解放阿里”的使命艰难行进在白雪皑皑的藏北高原,义无反顾地奔赴莽莽昆仑。这支意志顽强、不畏艰险的队伍,翻越了海拔6420米的昆仑山脉和7615米的冈底斯山脉,行走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平原上,完成了我军军史上难度最大的一次进军。这支信仰坚定、信念如磐的队伍,在大雪封山、高寒缺氧、物资断供的绝境中,心手相连、冷暖相依、苦乐相伴、生死相托,徒步翻越喀喇昆仑高原,像一把钢刀扎进了雪域高原。这支功勋卓著、彪炳史册的队伍,在克服了重重困难之后,终于在1950年9月9日,让鲜艳的五星红旗第一次飘扬在阿里的高原上,在和平解放西藏这场中国革命史的大事件中写下了震古烁今的一笔。1951年1月,先遣连被原西北军区授予“进藏先遣英雄连”荣誉称号,为全连136名官兵每人记大功1次。“风萧萧兮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边留下了荆轲悲壮的身影,而阿里,则浸透了先遣连官兵的忠魂热血。

张运强同志为大家耐心细致地讲述了先遣连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讲到李狄三烈士牺牲前交代将自己的遗物分给大家,尤其是只留下一支钢笔给远在家乡的儿子时,让在场的人都潸然泪下,大家都被李狄三忠于党的革命情怀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深深震撼。英雄不是没有儿女情,只是面对党和国家交付的任务时,他们选择了身先士卒,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信念坚定、铁心向党,不辱使命、勇于胜利,敢为人先、不畏艰难,党员带头、团结战斗”的先遣精神。

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黄义平同志以“弘扬喀喇昆仑精神高扬理想信念风帆”为主题讲述了喀喇昆仑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雪山回荡英雄气,风雪边关写忠诚。1958年,位于喀喇昆仑山脉中段、新疆皮山县境内的神仙湾哨所成立了,这里海拔高度5380米,年平均气温低于零度,昼夜最大温差30多度,冬季长达6个多月,空气中的含氧量不到平地的一半,而紫外线强度却高出一半。建哨初期,官兵们仅靠着一顶棉帐篷、一口架在石头上的铁锅、压缩干粮和雪水,硬是在这片“生命禁区”扎下了根,牢牢地守住了祖国的西大门。从那时起,一代代神仙湾人在这里为祖国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谱写着一曲曲边防军人卫国戍边的赞歌。2020年6月,印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悍然越线挑衅。在前出交涉和激烈斗争中,团长祁发宝身先士卒,身负重伤;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突入重围营救,奋力反击,英勇牺牲;战士肖思远突围后义无反顾返回营救战友,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战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拼力救助被冲散的战友脱险,自己却淹没在冰河之中……“决不把领土守小了,决不把主权守丢了!”万千官兵发扬喀喇昆仑精神,克服极度高寒缺氧,守边护边、不怕牺牲,像钉子一样牢牢钉在战位上。

黄义平同志带来的故事发人深省,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理想信念,即是革命前辈英勇奋战的崇高追求,也是广大戍边官宾的精神支柱,南疆戍边官兵在几十年忠贞卫国、矢志为民的拼搏奋斗中创造了“热爱边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喀喇昆仑精神。

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通过这场生动深刻的军史故事分享活动,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的党员干部深受鼓舞、倍感振奋,纷纷表示要学习军队光荣传统,学习部队纪律严明的优良作风,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和集体意识,积极投身重大任务,用实际行动展现发改担当。

(来源:新疆发展改革委)


[责任编辑:李振峰]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