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从三个“三”看产教融合的“四川经验”

2023-07-10 14:51:30 来源:中国改革报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王进

6月20日,全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经验交流现场会在四川省宜宾市召开。在这场国家多个部委、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发展改革和教育部门、首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产教融合型企业、职业院校领导和专家等400余名嘉宾参加的大会上,产教融合“四川经验”率先登场;国家发展改革委面向社会发布推广的50个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典型案例中,四川省3例上榜,与浙江、广东一道,成为全国入选案例最多的省份之一。

“四川经验”的核心内涵是什么?为何能取得如此成效?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四川始终把深化产教融合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自2019年被列为国家首批产教融合建设试点省份以来,该省紧紧围绕试点目标任务大胆创新探索,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被国务院评为校企合作推进力度大、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好、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省份。四川的产教融合经验,可以从三个“三”中找到答案。

三点做法

破解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两张皮”问题

四川是我国经济大省、职业教育大省。2017年,四川在全国率先创新组建起由13所学校、12家企业、3个科研院所、4个协会参与的“装备制造业产教联盟”,共建8个产学研平台,先后完成C919、歼20、B747等航空材料检测和工艺开发任务2600余项,累计产生经济效益约4.8亿元,助推一批“国之重器”迈入世界领先行列。

目前,全省累计组建多主体、跨区域产教联盟(职教集团)99个,吸纳企业931家,联动各类学校554所、行业协会107个、科研机构43个,联合开展科研项目4194个,培育以国家高技能人才八万吨模锻主操手叶林伟为代表的专业人才100余万人。

据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以产教联盟为先导,有效破解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两张皮”问题,四川主要有三点做法:

政府搭台。率先出台推进产教联盟建设实施方案,安排省预算内资金500万元支持建设产教联盟信息平台,建立健全组合投融资政策机制,明确产教联盟建设指导思想、主要原则。

企业主体。聚焦校企合作不畅等问题,推动建立产权明晰的混合所有制、基于合约的成本分担机制、产学研一体化的运行模式等联盟工作机制,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其中,科伦药业校企协同、合作育人,与62所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合作,三年累计培养技能人才3000余人。

行业推动。聚焦构建校企“双激励”机制,整合教育、工业、科技等行业资金20亿元,分批支持50个产教融合示范项目建设,有效降低了校企合作制度性成本。同时,按照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思路,优化全省专业布局,高等职业教育对接一二三产业百分比逐年大幅提升。

三点体会

解决资源配置不优、产教衔接不够难题

“以城市为节点”推动产教融合是四川的一条重要经验。该省选取成都、德阳、宜宾等产教资源相对集聚的城市进行试点,推动职普融通、产教一体,为改革探索路径、提供样板。

2021年,宜宾市入选国家首批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城市。四川省市联动,支持宜宾按照“城市围绕大学建、产业依托教育兴”总体思路,构建“一区、双城、三园、四基地”产教融合城市新格局,成功探索出一条学、教、研、产、城一体发展的产教融合城市建设新路子。与2016年相比,宜宾累计建成高校12所、增长5倍;在校大学生10万人、增长3倍;高新技术企业300余家、增长5倍;科技创新能力从全省第六位跃升到第三位。

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城市试点有效解决产教融合资源配置不优、产教衔接不够问题,四川有三点体会:

资源整合是基础。成都、德阳、宜宾三市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处于全省领先地位,独特的要素资源配置优势广泛吸引了民间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产教融合,助力城市建设。2022年,全省职业教育领域成功争取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15个,投放基金16.1亿元,额度约占全国的20%。

产业聚焦是关键。以宜宾市为例,该市紧紧围绕优质白酒、动力电池、数字经济等优势产业,引进同济大学等一批知名学校,组建宜宾四川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现代产业学院。而且,引进动力电池全产业链项目110余个,预期产值超5000亿元,可容纳就业人数超7.5万人。

无中生有是亮点。在389平方公里的宜宾三江新区内,从零开始、从无到有,统一规划、整体布局。创设1.6亿元产教融合专项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资370亿元,职教城拔地而起。一边是企业、一边是学校,双向奔赴,交相辉映,令人惊叹。

三点考虑

提质赋能打造全链条产教融合“2.0版”

聚焦贯彻落实《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四川正着力打造以全链融合、城市错位发展、人才梯次培育为核心要义的产教融合2.0版,主要有三点考虑。

“全链条”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将坚持“抓产业必须强人才”理念,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化工、先进材料等主导产业,把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纳入“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总体产业布局,将产教融合贯穿到“高端产业创新人才调配成长计划”“天府卓越工程师薪火计划”等具体任务中。

“小切口”推动城市错位发展。以城市试点经验为引领,坚持“小而精”新型产教融合城市建设思路,推进中心城市塑造特色、错位发展。支持成都市围绕建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极核,与德阳、眉山、资阳共同推动职业教育同城化发展;推动“锂电之都”遂宁、“中国科技城”绵阳、“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德阳、“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攀枝花等城市的特色发展。

“新平台”推动人才梯次培育。围绕四川省委“加快构建全省人才雁阵格局,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人才集聚高地”部署要求,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抢抓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揭榜挂帅”等机遇,积极争取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布局四川,加快培养重点领域的战略科学家、学术领军人才,为“双一流”建设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夯实学科条件和人才基础。


[责任编辑:何子蕊]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