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把“大有可为”的殷切期盼 转化为“大有作为”的具体行动

2023-07-03 11:08:55 来源:中国改革报 

——来自全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经验交流现场会的报道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王进 王泽勇

一场盛会群英荟萃,三江六岸生机盎然。6月19~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的全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经验交流现场会在四川省宜宾市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司长刘明出席会议并作总结讲话。教育部职成司副司长林宇对下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出工作要求。

会上,一批好的经验做法通过大会发言或书面报告形式精彩呈现;会议就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作出安排部署50个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典型案例面向社会发布。

印象深刻的现场调研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关系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着赢得大国竞争主动,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有效举措,对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有职业院校1万余所、在校生超过3000万人,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规模上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蕴含着巨大的人才红利。为此,党的二十大明确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作出明确部署。

如此重要的会议为何选择在宜宾召开?

盛夏时节,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市山清水秀、热情似火。6月19日下午,国家相关部委、各省(市)自治区发展改革和教育部门、首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产教融合型企业、职业院校的领导和专家等400余名参会代表,深入宜宾开展了一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析式”调研。

记者在现场看到,长江大道两边,一边是企业园区,一边是职业院校。宜宾围绕优质白酒、动力电池、晶硅光伏、数字经济等优势产业精心布局,一栋栋独具匠心的园林式建筑整齐排列,在阳光下交相辉映,成为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和产业双向奔赴、有机融合、良性互动的一道靓丽风景。

“去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调研,现场指导大学生就业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一年来,学校教育链、产业链与创新链、人才链有机衔接推动产教融合,产业专业就业联动助推地方发展。总书记关心的垃圾智能分选机器人产业转化问题,学校已投入1000多万元建成实训基地,正全力推动成果转化运用;参加去年求实会堂宣讲大厅企业招聘宣讲会的58名未就业毕业生,去年底已实现100%就业率;智慧农业环境监测装置项目已通过验收,正在屏山县9个乡镇,15个农业基地大力推广实施。”宜宾学院党委书记蔡乐才兴奋地说。

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四川时代实施全链全域产教融合,与20所院校、30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已创造就业岗位3万个,10个实训基地累计实训人数5万人;宜宾极米光电有限公司以科技创新推进全过程产教融合,1100名员工中80%为本地培育,2022年销售额达42亿元,连续三年位居中国投影机销售额第一……

沿着总书记视察的地方,重温总书记的讲话、体会足迹中的深意,心中倍感振奋。一个调研点,一个新思路,大家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想、一路议。

“此次调研,让人看到了产教融合在宜宾真正开花结果。”广西大学教授朱红祥感慨地说,“‘城市围绕大学建、产业依托教育兴’,宜宾这句‘地标性’词语是对其产教融合实践的生动诠释。我相信,只有通过教育给予产业的深度支持,才能使产业有如此深度的发展,宜宾产教融合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宜宾职教城,一个项目就撬动社会资本投资370亿元。这让我想起抗日战争时期,同济大学内迁至宜宾的李庄镇,在当年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宜宾人把庙宇祠堂改成学校,提供了‘拎包入住’的服务。”刘明在调研后举例谈道,“如今,宜宾采取容缺受理、信用承诺等模式,短短一年多时间内,现代化职教园区拔地而起,吸引了大量高职院校入住,创造了新时代的‘拎包入住’,各地应吸收借鉴这一项目的有益经验。”

深受启发的经验交流

“看,这是四川经验,那是天津模式,还有广西的、河北的、中车的……”6月20日一大早,宜宾市国际会议中心到处彩旗飘扬,车来人往,位于酒店4楼的一处会议室外,100余米长的展板前挤满了前来参观的会议代表和群众,大家驻足观看,竞相拍照留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上午9时30分,交流现场会正式开始,会场内座无虚席。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滕中平、宜宾市委书记方存好先后致辞。山东省政府副秘书长牟书岭,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杭海,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玉清,安徽省合肥市市长罗云峰,福建省泉州市常务副市长黄景春,广西柳州市副市长卢柳屏,中国中车集团总经理楼齐良等代表上台发言,讲经验、谈感悟、列举措、表决心,天津市、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浙江杭州市、江西景德镇市、广东深圳市、陕西咸阳市等18个试点城市或企业以书面汇报材料形式在会场呈现,集智聚力、共谋发展,场面十分热烈。

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最早可以追溯至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在福州马尾设立的总理船政时的“前厂后校”模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起草并报请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上升到新高度,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注入了强大政策动能。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全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两亿人,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6%,累计为各行各业培养输送6100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校毕业生,职业教育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不断增强,顶层设计更加成熟定型,试点示范成效显著,支撑引领作用逐步显现。尤其是2021年21个城市和63家企业列为首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以来,全国已培育5247家地方产教融合型企业。其间,涌现出了许多典型案例和经验。

比如,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印发“金融+财政+土地+信用”10条激励措施,将“碎片化”政策融成一张政策清单,让企业畅享政策“红利”。福建泉州50所职业院校每年输出近5.6万名“技术蓝领”,毕业生多数留泉就业,充实了民营企业大量中高端技术技能岗位,两者耦合形成稳定闭环。宜宾市“无中生有”卡位绿色新能源产业新赛道,抢滩数字经济新蓝海,探索出一条学、教、研、产、城一体发展产教融合新路子,现有高校12所、较2016年增长4倍,在校大学生10万人、增长3倍,高新技术企业309家、增长6倍,城市科技创新能力从全省第6位跃升到第3位。

“这些经验交流,从不同角度,各具特色、各有千秋,有的地方还有深度思考,令人很受鼓舞,也深受启示!”刘明在会上总结讲话时如是说。

大有作为的具体行动

近年来,各试点地区和单位按照《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总体要求,全面对标对表试点任务,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强势拉升,进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新阶段。可以说,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1.0版本已取得丰硕成果。

不过也要看到,我国现有高技能人才数量,仅占全国就业人员总量的8%,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30%~50%的占比。由此,会议明确提出将奋力打造精准匹配、深度融合、良性互动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2.0版本。

会议要求各级发改部门会同教育部门聚焦产教融合这个“小切口”,坚持“小而精”,做好做优顶层设计,各试点城市和单位要当好“关键少数”,发挥“头雁效应”,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探索,让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真正成为当地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和“牵引绳”。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对各地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具有重大示范效应的改革举措,及时总结提炼并在全国复制推广。

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面向社会发布的五大类共计50个典型产教融合案例中,浙江、广东、四川三省最多、各3例,不乏有许多亮点做法、真知灼见。今年下半年,还将启动遴选第二批30个左右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前不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教育部等7部门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要培育建设1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这为下一步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绘就了蓝图。实现这一目标,机遇很多、挑战不小。对此,会议强调要重点做到“五个抓”:抓城市,将现代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建设,让一座城、一两个主导产业、全链条职业教育体系形成闭环;抓企业,聚焦“急难愁盼”,让“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等支持政策“看得见、摸得着”,让产教融合型企业真正尝到甜头、得到实惠;抓专业,“一优先一加快一改造一撤并”,因地制宜,真正做到“以产定教、以产改教、以产促教”,专业“跟着产业走、围着需求转”;抓项目,奖惩并举,及时增补一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项目,确保项目早日建成、发挥效益;抓经验,要将会上发布的50个典型案例在各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长江首城、百花争艳,三江潮涌、百舸争流。与会代表纷纷表示,此次现场会对大家触动很大,受益匪浅。要进一步在“试”上做文章、在“干”上见真章,全力以赴,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殷切期盼,转化为“大有作为”的具体行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

 



[责任编辑:何子蕊]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