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湖南-中国改革报看湖南,湖南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湖南桂阳创新建管模式 让“粮田”变“良田”

2023-06-27 12:14:56 来源:改革网 

本网讯 近年来,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创新建管模式,提质提速建设进度,将“粮田”变成“良田”,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1.93万亩,建设质量和进度均居全市第一,连年获批湖南省粮食生产先进县,2022年获得湖南省政府真抓实干表扬激励。

高位推进实施

该县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及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格局,确保每个项目有人抓、每个乡镇专人管,坚持抓示范与补短板相结合,对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科学合理布点、协调推进,切实抓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2022年,全县建成10万余亩高标准农田,综合评比居全省第三、全市第一。

该县积极推行“政府引导、群众参与、部门联动”的共同投入机制,拓宽、争取和整合涉农资金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出台《桂阳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推进农田基本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在盘足用好上级资金的基础上,县财政每年整合投入2400万元涉农资金,充分发挥了政策资金的引导激励作用。持续放大烟叶大县优势,按照“烟稻”轮作模式,在县烟草公司筹资的1500万元上再加力。同时,按照业主投、村民筹、能人捐等方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投资合力,争取各类社会资本650余万元,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注入源源动力。

该县还聚焦产业培育重点推进,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充分发挥农业农村部门优势,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示范、推广力度,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项目区科技含量。全县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建设高标准农田5万余亩,推广全程机械化服务、飞防、节水、节肥等技术20余项,新增农业产值近亿元。

高标准设计建设

该县坚持将生态优先的理念贯彻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各个环节,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使建成后的项目区呈现出现代田园风光。摒弃传统观念,结合自然生态理念设计机耕路,加大“护肩”稳固作用,青藤植物自然生长后形成绿色通道景观。按生态理念设计的机耕路、渠道,极大地减少混泥土、河砂、块石的用量,成本降低30

同时,该县通过开展“工程质量年”行动,突出以打造高质量工程、树立高质量理念、建设高质量项目为目标,打造一批优良工程,创建一批高质量示范区。结合丘陵山区特点,按照“小田改大田,标准化建设,整体性推进”思路,在太和镇神下村等示范点进行田块整治及配套桥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碎片化耕地连片整理。落实相应操作程序,引导施工单位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推广使用高效节水灌溉设施,有效保障耕地土壤肥力,推动用地、养地相结合,确保实现旱涝保收、高产高效的目标。

高效全程管护

该县积极推行“监理+保险”监管机制,成立了项目工程指挥部,积极推进“监理+保险”联合体监管保障试点工作和“五位一体”监管模式。业主方、保险公司等相关机构与当地党员、村民共同参与、全程跟踪、同监共管。同时,组建专业监理队伍和质量保险服务团队,聘请市专家库专家担任工程监顾问,引导村干部和党员积极参与。扎实开展工程“大检查、大监督”,紧盯山塘、水坝、桥梁、涵洞及施工材料等关键部位与重要环节,确保每个标段责任到人、监管到位。

该县还探索了“田美乡村”管护模式,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立“县负总责、乡镇监管、村为主体”的管护模式,明确管护主体和责任,探索开展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新路径,推动高标准农田与美丽乡村相融合、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融合,农民生产水平、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近年来,共为137个美丽乡村建成生态型高标准农田10万余亩,培育农家乐、休闲农庄60余家,助力“农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王鹏 王雨薇


[责任编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