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凝聚绿色澎湃动力 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

2023-06-14 10:15:57 来源:中国改革报 

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四川宜宾举办,签约重点项目64个、总投资额达1063亿元,大会形成并发布《动力电池产业“全球一体化发展”共识》,13省市共同发起“电化长江”倡议

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现场(宜宾市委宣传部供图)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王进 王泽勇

6月,从青藏高原奔涌而来的金沙江和从成都平原飘然而至的岷江,在这里汇聚成万里长江,一路向东,奔向宽阔大海。

在有着“万里长江第一城”美誉的四川省宜宾市,一场跨越山海的盛会——由工信部和四川省政府主办的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成功举办。6月8日~11日,1700余名中外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国际组织和知名企业代表汇聚一堂,进行了一场顶级智慧碰撞。

大会形成并发布了《动力电池产业“全球一体化发展”共识》《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等十余项重要成果,13省市共同发起“电化长江”倡议,宜宾市被正式授予“中国动力电池之都”称号。

加快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宜宾一举成为“中国动力电池之都”令人惊喜,但绝非偶然。

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6月9日的开幕大会上特别指出:“宜宾市紧扣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定位,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打造坚韧产业链和供应链,动力电池产业呈现出规模大、质量高的蓬勃发展态势。”

“政府搭平台,企业唱大戏,着眼于‘产’,落脚在‘融’。大项目纷纷落地,做强了产业核心,配套与金融服务业同步跟进,构建了产业生态圈。”交通银行首席专家徐斌一语中的。

事实的确如此。近年来,宜宾在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上敢为人先,付出了巨大努力。该市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以项目为中心,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融合成圈,构建起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聚集上下游产业链项目110个以上,总投资超过2700亿元,预计产值超5000亿元,成为全国产业链最全、配套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动力电池产业未来的出路究竟在哪里?与会嘉宾围绕大会“绿色新动力世界新动能”主题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主线“巅峰论剑”,结合各自实际广开言路。

欧洲电池联盟负责人托雷·塞克尼斯在大会主论坛上发表演讲时说:“欧洲的动力电池行业经过短短五到六年时间,已经获得非常巨大的发展。但是我们的前途仍然是征程漫漫,现在需要建立一个更可持续、更具韧性的价值链。”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在大会上发言时表示:“我国的最大优势就是形成了动力电池完整的产业链。全球十大动力电池企业中,中国占据6席,产销超过60%,出口连续8年全球第一。2022年,我国锂盐占全球出货量70%、正极材料占70%、负极材料占90%以上。要进一步发挥优势动力电池企业作用,提高全球竞争能力。”

“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为什么能够落户宜宾,而且比上一年规模和影响力更大?正是缘于宜宾果断地搭上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车,重视全产业链融通发展和产业集群建设,重视产融结合和产教融合的结果。”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执行副会长熊梦说,要以链式联动推动“四链融合”,促进产业高质量融通发展。

安全、完整的产业链就是竞争力,也是未来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方向。只有携起手来,健全可持续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才能保证全球汽车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

强化全球协同与国际化布局

据主办方介绍,本届大会堪称迄今为止全球动力电池领域规模最大、质量最高、影响最广的行业盛会。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余名嘉宾出席大会,现场参会观众达到3000余人次,线上直播观众超2500万人次,现场签约项目64个、总投资额达1063亿元。大会期间,强化全球开放和产业协同合作成为大家的共同期盼和心声。

欧洲电池联盟负责人托雷·塞克尼斯、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中国一汽集团总经理邱现东等16名国际国内行业协会及领军企业代表现场联合发布了《动力电池产业“全球一体化发展”共识》,明确提出要加强协同创新、促进产业合作,推动人类迈向一个可持续、绿色、普惠包容的新世界。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大会演讲时呼吁:“要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深化与跨国企业在车用芯片、基础软件等领域的投资和技术合作。”工信部将用实际行动指导成立汽车企业国际化发展创新联盟,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全产业链低碳发展合作,推动形成互相认可的碳排放、碳足迹核算体系。

四川是锂矿储量最丰富的省份,动力电池产销占比达到全国1/6。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四川将坚定支持重点企业与各大资源地全方位深化合作,欢迎全球企业家和科学家共享共创合作发展的美好未来。”

同道而相益,同心而共济。作为四川省打造的川南省域副中心、南向开放枢纽门户,宜宾市坚定参与和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大力以会展集聚带动产业集聚,特别是连续两次举办世界动力电池大会,让世界“看见”了宜宾,也让宜宾走向了世界。

据了解,此次大会揭晓了《全球产业突出贡献企业十五强》《中国最具成长力企业十五强》两个重磅榜单。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的《2023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宜宾)指数》从全球、中国、企业三个维度,为全球产业发展树立了风向标。

“储能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电池工业协会正式授予宜宾“中国储能产业新高地”称号,此举标志着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宜宾模式”全面开启。宜宾将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大唐四川发电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入合作,打造储能产业引领发展新示范。“储能产业如日方升,一个万亿级的市场大幕正在拉开,让我们双向奔赴,彼此成就。”宜宾市委主要负责人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会还专门设立了主宾国。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部部长彼得在视频致辞时说:“我们很荣幸也很高兴你们选择匈牙利作为主宾国,匈牙利和中国互为战略合作伙伴,2020年度,中国首次成为匈牙利最大的外资来源国,今年中国将再次成为匈牙利最大的投资来源国。”

大开放促大发展,大发展推动高能级合作。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全球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分工格局,在动力电池领域,必须进一步促进世界各国积极践行开放、融通、互利、共赢合作观,共同探索绿色产业合作新生态。

推动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能上天的汽车”“充电10分钟续航800里”……本届大会吸引了匈牙利、德国、日本、英国、美国、以色列、新加坡等国在内的338家企业和机构参展,展出电池领域30余项新技术、169款新能源汽车,展览面积5.5万平方米,清华大学等全球40余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展示了10项获奖成果。

当前,中国动力电池技术水平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以备受关注的储能产业为例,截至去年底,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870万千瓦,较2021年增长110%,居世界首位。然而,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动力电池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注定不会一片坦途。

6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动力电池系统、新型底盘架构、智能驾驶体系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以科技支撑尤其是高科技成果转化走好动力电池的未来之路,成为大会上又一热点话题。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认为:“很重要的一个手段和工具,就是以人工智能和‘大模型’为依托,推动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智能化。”

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则表示,要抢抓重大战略机遇,在发展新型储能技术方面统筹好安全性、技术先进性和经济性,锻造装备制造优势。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人们始终把安心、安全、高效率的产品作为首选目标。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说:“为全球提供最先进电池,这种先进一定是每一位消费者都能够享受到的先进,实现普惠共享,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惠及于民。这就需要科技创新,突破技术壁垒,科技平权带来价值共享。”

近年来,宜宾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全力推进“电动宜宾”工程,建设全方位新能源绿色低碳示范城市,打造全国换电重卡产业新高地,在全国率先发布5项系列标准和3项地方标准,建成全国首个具备完整创新链和产业链的重卡换电产业生态和全国首个具备电芯开发、电池系统开发、换电装备开发、整车开发、监控平台开发能力的创新生态。宜宾智轨T1线安全运营里程已超450万公里,累计载客1376.67万人次。新型储能力争到2025年实现产值1000亿元,汇聚1万名储能技术高端人才。

本届大会上,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会同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山东、上海13个长江水系省市共同发出“电化长江”倡议,将加快长江航运能源结构清洁低碳转型,谱写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

“新的一页,我们一起翻开,心中的梦,从未消失停歇……”一年前,这首“无限动力”之歌的旋律在大会现场响起时,感动和鼓舞了无数人。一年后,“心随宜动”的新歌又随大会唱响:“大江在门前,屋后有青山,有朋自远方来,种下同一个心愿……”词曲之间,不仅深深表达出550万宜宾儿女的热情友好,更多了一份对于未来的自信和从容。

风正好扬帆,奋进正当时。这是一场引领未来的盛会,也是一场永不落幕的盛会,这场盛会,必将凝聚起推动全球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的澎湃动力。


[责任编辑:何子蕊]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