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湖南-中国改革报看湖南,湖南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湖南平江:盘活老资源 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2023-05-10 10:28:15 来源:改革网 

本网讯 许排云 记者邢成敏报道“‘心上的老屋’客流爆满了,接待搞不赢……”五一小长假刚过,记者在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童市镇合旺村见到皮皮时,他正在忙活,一脸笑容。这位连续12年专注推介家乡风景的摄影师,去年在村里租了一栋老屋,一租就是30年,经过40多万元的精心打造,老屋成了独具特色的新媒体影视拍摄工作基地。

平江县在2021年被确定为岳阳市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后,把盘活废弃矿山、工业遗址、古旧屋堂、破残文物、战争存迹等存量资源纳入《平江县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鼓励社会资本采取多种合规经营方式复兴激活保护开发。“心上的老屋”正是其中成功实践的具体体现。

该县对全县传统古屋旧居资源进行大普查,按照地形地貌、建设年代、历史价值、房舍质量、利用空间等指标分门别类登记造册。统计革命旧址43处,历史遗迹13处,传统古民居建筑23处。同时,组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研究会与民俗专家、乡贤和创意设计机构会诊把脉,提出“一地一策”开发利用指导意见。印发了《红色平江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拟投入资金7000万元,对县境内的红色革命旧址、历史文物古迹等进行修缮保护,传承传统文化,提升文化价值。其中,2022年投入资金2000万元,对向钧、李六如故居等7处古屋旧址进行保护性修整。喻杰故居被财政部、湖南省发展改革委、湖南省财政厅等单位作为系统内党性教育基地,今年至今已有10多万名党员到基地和李六如、吴溉之等革命先辈文物旧址开放单位接受党性教育。

诗书礼仪之家彭家大屋恢复当年的“坪上书院”,住建部授牌的“传统村”黄泥湾大屋变身“桂林书屋”,清同治六年的“天岳书院”成为如今的国学大讲堂;杜甫墓祠、张岳龄故居改造后都成为了游客必到景点。其中集乡村文化教育、创作体验、研学培训、旅游民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坪上书院”被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授予“影视小屋”,湖南省作家协会授予为“湖南作家创作示范基地”。

“五一假期,我们33个铺位住宿房早在半个月前就预定一空了。”福寿山镇尚山小隐度假村店长黄德豪告诉记者,“村民闲云、幸福等4、5家民宿的生意也带动了,都住得满满当当。接待游客1300多人次。”

该县依托优越的自然环境,结合当地特色农业,将“空心”自然村、废弃老屋旧屋进行生态环境修复,改造成生态民宿,吸引游客康养旅游。“白土山居”修复水毁山坡山塘,恢复生态,租赁流转古旧民居,设置小木屋镶嵌高山森林之中,形成了乡土餐饮、古风民宿、农耕文化等融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新基地。“蠢庐”泥砖杉瓦房再现茶文化传统工艺,游客可以现场观赏地标产品“谷雨烟茶”制作过程,参与现场制作,欣赏茶艺表演。“尚山小隐”依托福寿山优越的生态环境,结合当地的特色民居,因地制宜打造独树一帜的“地球仓”生态民宿,成为网红打卡胜地。百年历史老屋“月坳湾”、“垛子屋”在保留原有古朴风貌的基础上,修缮加固,成为了央视《舌尖上的中国3》“平江情席十大碗”和“离骚记”皮影戏拍摄地。

平江县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熊昭明介绍,全县6个重点区域安装了大气环境实时监测系统,每天即时发布空气质量指数,启用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与高端民宿酒店价格浮动机制;发布了“通平修”全域生态旅游经典线路手绘地图,将全县12处红色文化遗址,8处古旧屋堂串联起来,助推古屋旧舍复兴。去年至今有超过2000多万社会资金流入存量资源的开发经营中。

[责任编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