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广西-中国改革报看广西,广西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推动现代化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2023-04-04 17:56:05 来源:改革网 龚真泽

改革网广西讯 2021年10月,中央相继出台《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构建了中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防城港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聚焦能源利用效率低、低碳发展体制机制不够健全、能源结构较为单一等难点堵点问题,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2022年11月,防城港市印发了《防城港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了围绕建设现代化临港工业城市,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推进工业、交通、建筑、港口物流、居民消费等重点领域的低碳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力争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将防城港打造成全区绿色低碳先行示范市。


构建能耗双控监管机制,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一是构建“1+N”政策体系。在《防城港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了《防城港市“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实施方案》《防城港市主要高耗能行业节能技术改造实施方案》《防城港市促进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实施方案》《红树林碳汇项目开发实施方案》等支撑性文件,指导做好全市碳达峰碳中和以及能耗双控工作,有力推进“双碳”工作、加快绿色发展。二是建立部门联合管理模式。制定《防城港市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暨加强能耗双控联席会议制度》,实现发展改革、工信、生态、行政审批等部门,对“两高”项目准入关口的联合把关。2022年以来,联席会议审议通过了上思德盛新材料项目(一期)、金川金达工业母粒等“两高”项目,不予通过上思德盛新材料项目(二期)、上思县德利碳酸钙等不符合发展要求的“两高”项目。三是建立重点用能企业管理机制。建立了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费月报制度,每月定期收集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费情况,对能耗异常情况进行预警,并上报上级发展改革委。制定防城港市年重点用能单位接入端系统建设制度及计划,指导企业加快在线监测系统接入端建设,2022年以来,全市共有25家企业提交接入申请,24家企业已注册试运行平台,12家企业正式上传国家平台,8家企业已获自治区平台接入证明报告。


构建绿色工业发展机制,推动工业项目节能降耗

一方面,建立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制度。在冶金、有色、建材、电力、造纸、制糖等重点行业组织开展节能技术改造,指导重点用能企业编制节能技改计划,分步实施节能技改项目,目前已有部分企业编制完成节能技改计划,“十四五”期间计划挖潜能耗约300万吨标准煤。目前,广西钢铁余热余能综合利用项目、盛隆冶金产业升级技术改造(第二阶段)配套发电项目、大海粮油综合技术改造项目等一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如火如荼。2022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能耗强度同比下降6.1%。另一方面,加快能源结构优化。建立煤炭减量替代机制,提升“十四五”时期非石化能源的消费比例,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有序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集中式开发,2022年新增光伏、垃圾焚烧、风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11个,装机容量150万千瓦;新增纳入规划风电项目6个,装机容量118万千瓦。加快步伐优化能源结构,推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2021年指导4家企业申报获得新能源建设指标195万千瓦。截至2022年底,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67.4万千瓦,年发电量6.6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省煤炭消耗2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0万吨。


构建碳汇交易市场机制,推进碳汇市场建设

一是建立企业碳排放配额履约清缴制度。对二氧化碳年排放量超过2.6万吨的工业企业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履约制度,对重点企业分配碳排放配额,组织企业通过购买和出售碳排放配额完成履约,实现“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通过碳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碳排放。我市纳管企业共4家,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2016万吨二氧化碳,累计履约清缴配额约2014万吨,履约完成率99.9%。除防城港宏源浆纸有限公司外,中电广西防城港电力有限公司、广西糖业集团防城精制糖有限公司、广西糖业集团昌菱制糖有限公司均已足额完成履约。二是建立第三方公司引入机制。委托广西碳智汇林公司起草碳汇市场建设方案、碳汇市场交易规则等相关制度性文件,率先在钢铁、有色、发电等重点排放行业开展排放量摸底调查,启动碳汇交易市场前期工作。三是建立绿色低碳金融服务机制。市财政局(市金融办)、中国人民银行防城港市中心支行等部门密切协同,形成多部门联动推进的工作机制,在碳捕获碳利用、碳资产开发等领域先行先试,进一步加大对绿色低碳项目的政策支持和融资对接力度,引导金融资源加速向绿色低碳领域积聚。2022年,防城港市筹措资金6.56亿元支持工业振兴和企业绿色发展,推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其中争取电煤采购和“多发满发”奖励资金6041万元,夯实了能源电力保供基础。


主要成效

企业绿色化发展迈出新步伐

益海科技、惠禹粮油、枫叶粮油、防城精制糖等4家企业获得自治区级绿色工厂;华润混凝土(防城港)有限公司的预拌混凝土(普通混凝土)产品获得自治区绿色设计产品称号;惠禹粮油和枫叶粮油正在推荐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


煤气发电机组打破多项“世界记录”

通过产业升级技术改造,全球首套超临界煤气发电机组在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投产运行。年发电量10.6亿度,直接经济效益达5亿多元,一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5.4万吨。这套第五代煤气发电机组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和设备国产化,刷新了运行压力、温度、发电效率等多项“世界纪录”。


碳汇金融改革成效显著

广投能源集团成功发行用于防城港核电二期项目建设的“碳中和”绿色债券5亿元,这是深圳交易所首批、广西首单“碳中和”绿色债券。广西小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广西首笔以二氧化碳收益权为质押的50万元“海洋碳汇绿色贷款”。2022年,全市绿色贷款余额288.27亿元,同比增长36.99%,占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6.86%,占比全区第一。


红树林碳汇项目开发和储备先行先试

着手实施广西首例红树林碳汇项目,防城港市兴港集团与广西碳智汇林公司签约全面双碳领域战略合作协议,先行先试开展红树林碳汇项目开发和储备等海洋碳汇金融创新。东兴市150MW渔光互补旅游综合示范项目获得首笔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1.4亿元。


广西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加快推进

2022年8月,广西首批海上风电示范项目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顺利完成竞配工作,确定了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业主。目前防城港海上风电项目已完成项目核准,力争2023年一季度开工建设,2023年实现首批机组并网发电。(龚真泽)

[责任编辑:龚成钰]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