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广西讯 共青团港南区委员会不断深化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夯实全团带队,深化团教协作,通过整合资源开拓校外实践教育阵地、补齐配强校内外辅导员队伍、创新丰富校内外实践活动形式载体等方式,着力推进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不断提高新时代少先队社会化工作水平,打造新时代少先队港南“新样板”。
整合资源开拓校外实践教育阵地
港南区全面履行全团带队职责,深入推进党、团、队一体化进程,以党建引领少先队组织建设,多次召开港南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会议,研讨创新新时代少先队工作方式方法,盘活少先队组织活力,整合社会资源开拓更多校外实践教育阵地才能激活少先队这池“春水”。
建校外活动基地筑平台
深入挖掘港南辖区红色教育、法治教育、禁毒教育、民族团结、实践劳动等资源,拓展少先队校外素质锻炼阵地,充分发挥校外活动基地对少先队员的教育引导作用,更好地服务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建立红领巾校外活动基地、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2022年开展1000多场红领巾打卡红色教育基地、研学活动,多形式提升少先队员对校外活动的参与度、喜爱度,有效发挥校外活动基地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引导作用。
成立校外少工委建机制
建立健全少先队组织机制,在符合条件的城市社区先行先试,优先成立一批社区少工委,规范建立校外少先队大、中队组织,同时,创新成立港南区首个协会少工,。不断完善校外少工委的管理机制、阵地建设。截至目前,港南区成立11个校外少工委组织,累计5000多名少先队员参与各类校外少工委教育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行,让少先队员在实践中收获真知、增长才干。
探索社区公益项目激活力
依托村(社区)青年之家、新时代文明实践、民族团结馆等活动阵地,加强校内外互通互融、有机结合,从校内到校外,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禁毒教育宣传、七彩课堂等公益项目,不断丰富学生的校外活动,增强校外少先队阵地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补齐配强校内外辅导员队伍力量
港南区认真贯彻落实团、队组织为党育人根本任务,强化辅导员选聘管理、培训培优与专业成长,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少先队辅导员队伍。
全方位强化辅导员选聘制度
严把辅导员“准入关”,从党员教师、团员教师、优秀教师等角色中选聘学校大、中队辅导员;从退休教师、村(社区)青年干部、家长代表中选聘校外辅导员,形成了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辅导员队伍。
全过程强化辅导员考核机制
明确团、队干部配备标准、任职程序,健全团干部与辅导员队伍考核评价体系,注重考察工作业绩和育人实效,将考评结果与辅导员履职考核、职务晋升、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挂钩,对考核优秀等次的辅导员予以表彰奖励。
全覆盖强化辅导员技能培训。统筹辅导员年度培训纳入少先队工作整体规划,以提高业务能力为重点,着力提升辅导员核心素质和职业能力。每年举办辅导员技能培训班,邀请自治区、贵港市优秀辅导员作经验交流,邀请党校老师为辅导员上党课,全面提升辅导员队伍政治站位、专业知识、理论素养。同时举办辅导员技能竞赛,成绩优异的辅导员推荐参加市级辅导员大赛,不断强化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为努力做好新时代党的少先队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丰富校内外实践活动形式载体
港南区依托辖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红色旅游资源,鼓励各级少先队组织走出校园,深入红领巾校外实践基地、未成年人保护联盟基地、(村)社区、企业等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外少先队活动。
拓展红色研学校外活动提素质。各级学校少工委充分利用辖区特色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开展童心向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少先队校外研学活动、“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研学活动。通过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示馆、国防教育馆、家风家教馆,少先队员们感受到港南区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国防教育的文化魅力,纷纷表示要好好学习,将来也要用实际行动来建设自己的家乡,弘扬和传承港南的传统文化。
深化“红领巾壮苗行动”活动献爱心
港南区落实“双减”政策以来,积极拓展课外活动,通过体育、美育、社会实践等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发动学校少工委积极推进“红领巾壮苗行动”校园义卖公益活动,倡议学生积极捐出家中闲置书籍、文具、玩具、自制作品,自主开展爱心义卖活动,所得爱心款作为公益资金支持“红领巾壮苗行动”活动,汇聚港南区少先队员爱心,以实际行动为红领巾事业添砖加瓦。
下一步,共青团港南区委员会将聚焦少先队员们的思想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创新打造少先队校外组织体系,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不断开拓校外实践教育阵地,创新丰富校内外实践形式载体,更加规范化、精准化、持续化地激发少先队员光荣感的内生动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关爱青少年的氛围,构建起“家庭+学校+社会”的三维教育模式,为青少年成长成才保驾护航。(梁桂杏 甘开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