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北缘横着一道宽100—400米、长84公里的人工生态林,这条距离沙漠最近的“绿化带”拥有一个值得骄傲的名字——“359”生态林。
“我刚工作的时候,这一片的树苗才刚刚种下,我们连续补种了3、4年,才得以形成如今的规模,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胡杨、沙枣、榆树、桑树、白腊、柽柳、花棒、甘草、野麻、苦豆子等各类沙生植物的家园!”望着眼前一片繁茂的防护林,90后护林员夏万林骄傲的说道。
夏万林,1996年出生,17岁便成为一名光荣的预备护林员,他用脚步丈量林地,用心灵守护林带,一干就是10个年头。脚踏实地、勤勉务实,是护林员们对夏万林的由衷评价。
夏万林所负责的区域条件艰苦,属十一团最为偏远的地区之一,管护着国家公益林,“359”生态林,十三连、十四连、十五连1万余亩。10年来,不管是沙漠边缘坑坑洼洼的土路,还是防护林内杂草丛生的深处,几乎没有他足迹到不了的地方。
“我们每天要巡护14公里左右,开车步行相结合,主要是查看有没有火警火灾和乱砍滥伐、乱捕滥猎现象。有时也会遇到一些麻烦,车会陷进起伏不平的沙地里,很久都开不出来,前两天我陷进去差点出不来。”夏万林说。
据了解,仅2022年,夏万林累计巡山里程5000余公里,日均里程14公里。在他和同事的管护下,生态林的环境越来越好,吸引了黄羚羊、野兔、野鸡、野猪、刺猬等众多野生动物纷纷在保护区“安家落户”。
“更好地坚持下去,守护好我们责任区域的一草一木,让这片防护林更好地发展,让光荣的三五九旅精神在我们这里继续传承和发扬,这就是我们对家乡,对祖国的贡献了。”夏万林说道。截至目前,十一团共计造林354公里,面积6500亩,栽种树木32.48万株,一代又一代兵团人用青春见证着荒漠变绿洲的治沙奇迹。
(李红 闫亚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