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湖南-中国改革报看湖南,湖南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易地搬迁 “搬”出幸福新生活 ——湖南沅陵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2023-02-24 11:40:59 来源:中国改革报 


□瞿云 贺子平 宁茜 戴昆霖

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位于雪峰、武陵两大山脉交汇之所,沅水、酉水合流之处,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县,迄今已历2200余年。

群山环抱、秀水缠腰的沅陵,美得令人心醉。然而,这里地无三尺平,也曾穷得让人心痛。沅陵县紧紧围绕城镇做文章,规划建设34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4534户17047人从偏僻山区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挪“穷窝”。

沅陵县凭借试水蹚河的探索精神,精准实施“强产城融合、兴产业促致富,强人才育送、兴就业促增收,强文化铸魂、兴乡风促文明,强人居治理、兴生态促安居,强党建赋能、兴组织促善治”的“五强五兴”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模式,搬迁户致富能力稳步提高,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显著提升。

进山难山上苦 搬迁闯新路

大山的巍峨壮美,给人以执着与信念。然而,也是因为大山的阻碍,偏僻山村难以插上致富的翅膀。

刘银香的老家在大合坪乡荆竹溪村山窝里的一个半山坡上,距县城100余公里,一条蜿蜒山路是他们走出大山的唯一通道。该村90%以上的青壮年外出务工,只剩下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加之这里土地少,土质贫瘠,群众就医、就学困难,生产生活条件差,出行极度不便。

这种情况不是个例。县域万峰青山既形成了76%的森林覆盖率,也造就了沅陵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县域911条河流既打造了丰富的水资源,也成为乡村与县城之间的通行阻碍。

山里进来难,山上生活苦,那就搬下来!自此,一场波澜壮阔的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在沅陵打响。

围绕“怎么搬”和“搬后怎么办”两个关键,沅陵县出台计划,配套制定了产业发展、教育发展、就业创业等多项推进措施,解决了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的问题。

沅陵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功能集成”的思路,编制易地扶贫搬迁总体规划,由县主要负责人牵头负责搬迁安置。有的村在县里帮扶下建起新社区,有的村子不需要大规模搬迁,但也在驻村干部的带领下保留民族特色、修建宜居新房。

沅陵在易地扶贫搬迁中建成34个集中安置点,其中,占地143亩的太安社区是湖南省面积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了20个乡镇1359户5206名搬迁群众,该社区获评全国“十三五”美丽搬迁安置区。

稳得住有就业 逐步能致富

“我们拓展七种就业增收渠道,培育就业‘亮色’。”沅陵县委书记刘向阳表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稳就业就是稳民生、稳人心,沅陵开辟并拓展了劳务输出、帮扶车间就业、本地园区就业等七种渠道。

“乡党委政府不仅帮我搬了新家,还帮我找到了致富门路。”春节前夕,楠木铺乡搬迁户李良方一边喜滋滋地从蜂桶中取着蜂蜜一边感叹。

养蜂产业是楠木铺乡搬迁户的后续扶持产业。该乡做到搬迁群众养蜂全覆盖,成立养蜂合作社,统一质量、包装和销售,搬迁户人均年增收1200元。

“搬”只是第一步,“安”才是更关键的一步。

2月14日早晨,太安社区搬迁户江东把小孩送到离家300多米远的社区幼儿园后,来到社区里的扶贫车间上班。江东开心地说:“我一个月能拿到3000元工资,安居又乐业,过上了好日子。”据悉,政府为社区配套了10项服务,解决了就学、就医、就业、交通、购物等多方面的不便。

据了解,沅陵县安置区共建设13家帮扶车间,解决搬迁群众200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3000元;引导1300多名搬迁群众到本地园区就业,人均年增收2000元;开设帮扶特岗和公益性岗位,解决搬迁群众494人就业;坚持各类创业就业优惠政策向搬迁群众倾斜,帮助525名搬迁户自主创业;充分挖掘城区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用工需求,为搬迁户提供公共岗位400多个。

与此同时,沅陵县构筑“县有产业园区、安置点有产业基地、村有产业合作、户有增收项目”的后扶产业增收体系,搬迁群众人均年收入达18039元,比搬迁前翻一番。

沅陵县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等六大临港产业链,将后扶产业统筹纳入,做强产业特色,让搬迁群众进城有就业、能致富,带动搬迁群众增收;打造集蔬果种植、休闲观光、综合批发、冷链物流、产城融合于一体的太安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搬迁群众通过入股分红、务工增收结牢“利益链”,人均年增收1400元。

沅陵县增强安置区“一区一产业”增收动力,对18个特色产业项目追加投资,直接带动237户808名搬迁群众增收;创新“三合一体”分红模式,建立专业合作社733家,实行山林田土资源租赁、矿产到户资金入股、参与劳务用工收入、电商合作消费帮扶、金融互助产业分红、农家乐旅游合作等六种利益联结方式,人均年分红200元。

能融入有奔头 生活更幸福

“政府给每家每户分配了一块菜地,种的菜都吃不完。”2月14日,太安社区搬迁户邓金莲说。

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农民,“洗脚”进城后,对土地的情愫依然难以割舍。太安社区充分利用安置点周边土地,按照每户30平方米标准,打造出一块块“微菜园”。“微菜园”既保障了搬迁群众的“菜篮子”,节省了生活开支,又缓解了搬迁群众的乡土情结。

沅陵县坚持扶智与扶志并举,突出人文“本色”,培育感恩奋进的精神风貌,全面促进搬迁群众身份融入、情感融入、文化融入、习惯融入、社会融入。在安置区建设感恩文化长廊,召开“屋场会”,发挥“五老”“乡贤”牵头示范作用,引导搬迁群众勤劳建设新家园;精心建设“乡愁馆”,留住“怀景怀乡怀味”的乡愁记忆,共创美好生活;开展环境卫生、孝亲敬老等评比表彰活动,精心组织“走进太安”等60多场次文艺活动,丰富搬迁群众精神文化生活。2022年,太安社区获评湖南省文明社区。

“我们精准升级‘十项服务’,促进搬迁群众安居乐业。”沅陵县委副书记、县长易中华介绍说,沅陵县厚植社区“绿色”,精准升级就学、就医、物业、公益保障等“十项服务”,切实提升了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同时,沅陵县以“百村万户”示范创建为抓手,坚持“五治”,对标“五美”,统筹34个安置区规划布局,示范创建一批“美丽安置区”。

沅陵县建立健全责任体系,擦亮组织“底色”。太安社区建立党总支,在乡镇33个安置点设立党小组和村民小组,在安置点派驻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形成搬迁党员带头、搬迁群众参与的有效管理模式;健全领导干部专抓后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责任体系,建成网格2160个、微网格8560个,打造“村居+网格长+微网格长”的党建引领机制;全面落实党员干部“五个到户”帮扶措施,对全县4534户17047人搬迁户落实结对帮扶人,并实行网格化管理,加强监测帮扶。

春风浩荡满目新。历时数载,举全县之力,沅陵县完成了易地搬迁壮举,并成功探索实践了“五强五兴”后续扶持模式,1.7万余名搬迁群众搬出了幸福新生活,实现了安居乐业。

累累硕果盈枝头。2020年以来,沅陵县易地扶贫搬迁联席会议办公室荣获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担当有为”先进集体,太安社区荣获全国“十三五”美丽搬迁安置区、湖南省示范性“青年之家”、湖南省文明社区等。同时,沅陵县易地扶贫搬迁帮扶模式两次被央视报道;2021年3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十四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指引》第5期刊发《湖南省沅陵县四措并举抓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2022年2月1日,《中国乡村振兴》杂志刊发《湖南沅陵:“四有四安”让搬迁群众过上好日子》;2022年4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十四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指引》第28期刊发《湖南省沅陵县“四个到位”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增收》,向全国推介沅陵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经验和做法。(来源:2023年2月22日《中国改革报》03版

[责任编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