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西部开发-中国改革报看西部开发,西部开发改革发展新闻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情系东天山 援疆谱新篇 ——河南省对口支援十三师新星市综述

2023-01-30 14:50:24 来源:十三师融媒体中心 

从中原大地到东天山脚下的红色新城,河南省对口援疆工作将中原儿女与东天山脚下的新星市职工群众紧紧相连,青山一发,千里同心。

河南省第十批72名援疆干部人才进疆以来,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谋划提出把握“一个主线”,即以高质量党建推进高质量援疆、以高质量援建助推高质量发展;用好助推“双招双引”、服务师市“政”的职能转变、建强基层党组织三个“抓手”,实施灵魂塑造、素质提升、作风强化“三项工程”的“133”援疆工作思路,与受援地干部群众携手并肩、攻坚克难,用真情和笃行,搭建起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纽带,描绘出豫疆情深的生动画卷,给受援地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新变化。在国家组织的“十三五”对口援疆绩效综合考核评价中,河南省获评综合绩效考核评价先进和5个专项绩效考核评价先进。自治区党委书记马兴瑞、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分别对河南援疆工作作出批示,给予充分肯定。


聚焦乡村振兴  深化结对共建

日前,火箭农场前进社区党支部书记陈彦斌比往常更忙了。“我到河南省济源市参加党建专题培训班后,受到了很多启发。这不,正忙着借鉴北海街道办事处的做法,组建‘6点半’课堂,为社区学生们提供一个放学后的好去处。”陈彦斌说。

红星一场红桥社区借鉴新乡辉县市孟庄镇、获嘉县亢村镇等乡镇社区党组织示范引领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建立起用劳动积分兑换劳动成果的“幸福超市”,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综合治理体系。

信阳市新县陡山河乡出资为红星四场十三连安装路灯,建设3.5公里管道,解决405户1346名职工群众饮水困难,破解了长期制约发展的难题。

三门峡市对口支援柳树泉农场,推动双方学校、医院开展结对共建,开创学前教育援疆的先河,推动中医援疆成为民族团结名片。

一项项结对共建成果,无不彰显着河南援疆工作的用情用心用力。“我们以党建‘第一责任’引领和保障发展‘第一要务’,将党建结对共建纳入师市‘基层党建提升年’活动考核范围,在抓好基层阵地建设、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和挂职锻炼等有形措施落实的同时,促进豫兵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向拓宽工作思路、培养新的产业发展理念、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等无形的、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河南省对口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十三师新星市党委副书记、十三师副师长杨建国说。

三年来,在河南省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推动新乡等8个省辖市106个乡镇与师市80个连队、26个社区开展“点对点”结对共建,牢牢抓住“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牛鼻子,形成了“共筑基层党建基础、共促党员队伍建设、共推干部人才培养、共联产业合作交流、共享红色文化资源”的党建援疆新模式,共同打造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

先后邀请16批次368名河南省各类干部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到8个团场开展柔性援疆、组织交流活动,提出产业发展思路建议220多条,举办讲座40多期,提供技术咨询300多人次,组织义诊900多人次,签约招商项目34个、投资5.2亿多元。

8个结对共建市拨付援助资金1000多万元,打造场史馆(连史室)和党建阵地7个,帮助建设连队道路实现亮化绿化美化260公里。

聚焦富民兴疆    激发内生动力

在新星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3.2亿元的招商引资企业新疆瑞克沃新材料有限公司厂房内,机器轰鸣,流水线上忙碌不停,一袋袋石油压裂支撑剂正在装车发往克拉玛依……该公司以采煤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煤矸石为原料,每年可处理煤炭固体废弃物25万吨左右,生产石油压裂支撑剂20万吨。

“我们公司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得益于河南援疆的大力支持,河南省对口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成立专班跟踪服务,还拨付600多万元援疆资金,支持我们建成省级技术试验中心暨产学研一体化项目。”新疆瑞克沃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炜介绍。

三年来,河南援疆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制定了《河南援疆助力第十三师新星市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抓规划编制等“六抓”举措,深入推进两地产业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助力受援地高质量发展。

高标准编制“十四五”援疆规划,谋划项目41个、总投资5.67亿元,较“十三五”增加1.28亿元。以河南援疆产业促进会为平台,与师市签订《产业援疆合作发展框架协议》,构建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

助力师市建立涵盖各行业、计划总投资853.3亿元的产业和基础设施两个招商项目库,每年组织“2+4+3”系列招商活动。2022年3月2日,河南省对口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组织的招商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在郑州举行,现场签约项目56个,总投资209.66亿元。

三年来,连续在郑州举办产业招商推介会,签约项目150多个,总投资近600亿元,目前已落地项目30多个、总投资32.17亿元。招引洛阳双瑞风电首期投资8.2亿元,年生产叶片300多套;招引河南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5亿元增资扩股哈密亿乐焦化有限责任公司提标改造项目,实现年产值3.94亿元、解决就业300人;即将落地的奥吉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2亿元年产1万吨双孢菇项目,可吸纳600人就业。

依托河南省各级工会组织持续开展农产品消费援疆,累计销售干果、馕等农牧产品8000多吨,价值4.5亿元。投入援疆资金1000余万元建设新星市农牧民就业市场、黄田农场困难群众再就业基地,帮助1120名群众实现就地就业。


聚焦智力援疆  强化人才支撑

2022年3月以来,河南省派出文旅援疆小组,助力十三师新星市博物馆陈展项目建设和师市远古历史考究,先后建立了4000余件博物馆藏品的电子一览表、电子总账与分类账;完成了3000余件藏品清洗和登记。

“河南省自然资源系统在智力援疆上瞄准空白点,援到紧要处,发挥了重要作用。”援疆干部、十三师新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王军胜说。

河南省自然资源系统先后派出7人柔性援疆,助力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储备和林草、矿政管理;派出短期小组团专家5批20余人次,助力实施15个土地整治项目,整治土地21917.48亩,新增耕地3913.76亩,为师市节省耕地占补平衡指标购买费1.84亿元;派出40余人团队开展找矿行动,确立了具有工业价值新发现矿产地7个,潜在经济价值约40.9亿元,已拍卖1处砂石矿,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300万元。

说起智力援疆带来的好处,十三师新星市城市管理局负责人说:“河南省选派援疆干部在苗木养护、城市管理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帮助破解了苗林成活率低的难题,推动了城市精细化管理,使我们在建设‘精、美、富、特’的军垦文化新城贡献力量上更有信心。”

人才短缺是制约兵团发展的重要瓶颈。对此,河南省对口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着眼职能承接:组织河南省467名经济类人才在经济规划、市场监管等领域组团式支援,选派信阳、驻马店等4市纪委监委16名业务干部对口帮助,帮助师市建立规章制度90多个、基础模型70多个,涉及深化“放管服”改革等50多项重点业务,助力师市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围绕增强“造血”功能,实施经济、文旅、财税等“十大人才培养帮带工程”,选派师市40多批300多人次到河南省开展交流培训和跟岗锻炼,聘请13名在豫“两院”院士、中原学者担任师市发展顾问,帮助解决关键性技术难题10多个;立足产业发展,推动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4个河南国家级开发区对口援建新星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淖毛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各类互访考察16次,达成合作意向35个。

“我们坚持把干部人才援疆作为最重要的发展战略,积极发挥河南人才大省优势,不断拓展‘组团式’援疆领域,实现由零星选派、单兵作战向组团选派、集体作战转型,真正做到把团队搬到兵团。”河南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十三师师直指挥部指挥长、十三师新星市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孟继功说。


聚焦民生惠疆  注重凝聚人心

“听说师总医院(红星医院)有一位河南省过来的援疆专家,技术一流,我就过来在这做了手术。昨天做完,今天就明显感觉到以前不舒服的症状几乎都没了,太感谢李医生了!”2022年12月15日,在师总医院(红星医院)心内科病房里,患者丁玉年激动地说。

丁玉年口中的李医生就是援疆专家、师总医院(红星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李庆民。他采用先进的经皮介入冠状动脉旋磨治疗术和介入无植入技术为患有冠心病的丁玉年做了手术,十分成功。

让本地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到高水平诊疗的同时,援疆专家的到来,让本院医生也收获颇丰。“援疆专家来了以后,我们科室开展了哈密区域内第一例血管内超声和血管内旋磨技术手术,还对我们冠脉复杂病变的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和治愈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师总医院(红星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蒋冬林说。

三年来,河南省全力推动“组团式”医疗援疆深层拓展,在全疆率先建成跨省医联体医院,率先建立以“中原学者”领衔的“河南十大名医工作室”。投入援疆资金3200万元,实施红星医共体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基层团场医院改造提升工程,投入专项资金230万元开展河南名医十三师行、河南医疗专家赴十三师支医等项目。在河南省的大力援助下,红星医共体发展迅猛,门诊患者从每年24.9万人次增加到49万人次,增长97.96%;床位使用率从86%提高到99%,连续两年名列兵团考核第一。兵团党委书记、政委李邑飞就河南省医疗援疆专门作出批示肯定。

2022年8月5日哈密区域疫情发生以来,河南省对口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于8月9日紧急协调河南省12名核酸检测、感染防控、流调溯源、中医防疫等方面的人才,以24小时内到达的“援疆速度”支援师市抗疫工作;10月12日,再次协调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等18名抗疫专家紧急赴疆,与60名医疗援疆专家共同组成“防疫战队”,累计完成核酸检验40余万管,流调11000多人次,用核酸检测、流调感控、中医防疫的“加速度”跑赢了病毒传播速度,为师市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河南省的紧急援助,为我们确保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好的战‘疫’成绩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三师副师长谢昕说。

医疗援疆硕果累累,教育援疆也是丰收满满。

1月28日,新星市第一中学六年级(二)班语文教师闵晓怡正在备课,为开学后的教学工作做准备。自从加入援疆教师中原名师周枫琳的教研组后,闵晓怡学到了更多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和技巧,让自己的课堂也有了“中原名师”的风格。        “援疆教师带给我们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对我们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显而易见的,使我们的教学更加专业、更富有感染力。”闵晓怡告诉记者。

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选派5名骨干和8名优秀教师组成团队,智力托管新星市第一中学,倾力打造“品牌学校、品质教师、品位学生”的三品教育。目前,学校在民族团结和兵团“双减”案例评比中都获得了优秀成绩,30多名教师在兵团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河南省实验中学对口援建红星高级中学,通过实施“双百计划”建立教学团队,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推进高三冲刺“百日计划”等,普通高考一本上线率连续三年攀升,较2019年增长7.7个百分点,一本上线率达到45.7%,体艺特色领跑全疆。

河南省10所优质高职院校组团援建十三师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十大专业集群,形成“理念+规划+改革+人才+管理+技术+资金+文化”八位一体的职业教育援疆新模式,年度招生首次突破1300人,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同时,助力筹建新星职业技术学院并列入教育部“十四五”高校设置规划,2023年可实现招生。三年来,河南省教育援疆注重“输血”与“造血”结合,制定了“2+20”改革方案,高标准推动师市教育综合改革,在青年教师中实施“十个一”工程和“双百计划”,立项100项教育援疆专项课题,共建100个优秀教学团队,促成北京大学思想政治实践课教育基地、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中心东疆综合实验站等落户师市,着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学名师”队伍,经验做法在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刊发,自治区、兵团领导分别作了批示。

河南省对口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党委副书记、十三师新星市党委常委、十三师副师长朱自锋表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助力受援地发展好教育事业,是实现新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治本之策,也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基础,更是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源泉。


聚焦文化润疆  深化推进“三交”

2022年7月18日晚,由河南省歌舞演艺集团与十三师新星市共同创意策划、携手编排的河南文化援疆项目——大型情景交响合唱《兵团颂》再次在十三师倾情上演,连演4场。在此期间,文艺小分队下基层演出5场次,受到职工群众的一致好评。

“能在家门口欣赏到如此高规格的交响乐团表演非常难得,今天的舞台效果特别棒,这种近距离的感受让我终身难忘。”观众宋阳观看完演出高兴地说。

三年来,河南省充分发挥文化大省优势,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程,开展文化援疆行动。

助推实现连队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协助采访百名军垦老兵,拍摄《记忆留存十三师》专辑;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文化边疆行”系列活动,邀请河南“边疆行”文艺小分队进疆演出;组织河南省20多位书法兰亭奖获得者赴师市举办“文化润疆·墨韵豫哈”书法作品展;争取反映兰考女工在新疆采棉和促进民族团结的30集电视连续剧《花开时节》在央视8套重播;组织大型功夫秀《少林雄风》在师市巡回演出;向受援地融媒体中心捐赠价值40万元的5G背包直播设备,支持当地媒体融合发展技术升级。

“河南省还创新开展线上文化援疆工作,协调豫疆双方媒介开通线上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专栏开设云同步、直播云同步、网上更新云同步。”援疆干部、十三师新星市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陈金岭介绍。2022年8月,河南省“百姓文化云”“文化豫约”“书香河南”三大文化公共服务平台与受援地“云上新星”客户端同步开设“豫约文化云情满东天山”专栏,首批数字资源高清纪录片《中原藏珍》60余部视频上传发布,让新疆各族职工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中原优秀文化产品。

河南省对口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十三师新星市党委副书记、十三师副师长杨建国表示,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师市现代化产业体系,立足新星市城市建设、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完善“1+X”“组团式”对口支援十三师新星市体制机制,推动对口援疆工作理念、机制、抓手、平台迭代升级,实现人、财、物等各类援疆优势资源有效集成、整体效能更好发挥,全方位助力师市高质量发展,谱写河南援疆工作更加出彩绚丽的新篇章。

(陈金岭 王军胜  魏巍  谢雪倩)


[责任编辑:李振峰]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