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聚焦四川两会】省政协常委周庆葭建议:加速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相融合

2023-01-14 19:54:20 来源:本网专稿 

本网讯(中国改革报四川记者站 王泽勇 黄维报道)在今年四川省两会召开期间,省政协常委、国家电投四川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庆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开展美丽四川建设试点”,并且明确提出到2027年美丽四川建设成效显著,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的目标。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在周庆葭委员看来,加速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相融合是关键。四川清洁能源资源丰富,资源禀赋具有“富水缺煤、丰气少油、风光无限”的特点,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支柱省份,根据“十四五”能源规划,新能源装机容量将较“十三五”末增长近5倍,至2030年或将增长10倍以上,装机容量呈指数型增长。

周庆葭委员表示,甘孜、阿坝、凉山三州东接成渝,西衔滇藏,是藏彝走廊核心区域,四川藏彝走廊区域是国家生态建设、强边稳藏、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也是长江、黄河上游绿色生态屏障和重要水源涵养地,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生态自我调节和自然恢复能力较差。同时此区域内光伏、风能资源十分丰富,是四川新能源开发建设的主战场。在推动新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实现新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友好协同变得尤为重要。

一是建立标准,为四川生态治理、资源开发、产业发展提供依据。我国在高海拔条件下光伏开发对生态环境(土壤、植被、降水等因素)的影响,光伏组件、逆变器、储能等关键发电设备户外长期运行效果,科学的光伏发电系统投资评价等相关研究和标准体系一直未系统开展和建立,通过试验实证分析,探索制定和建立新能源开发标准的政策体系、技术要求体系和投资评价体系,在生态脆弱地区推动光伏场站建设、运维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使新能源开发有据可依,有标准可执行。

二是注重创新基础研究,重点在新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友好协同方面开展研究。针对四川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建设,组织高校、科研机构等院士专家团队设立科学家工作站,开展青藏高原生态研究,实施高寒高海拔地区新能源项目生态环境效应监测,深入研究新能源项目对局地气候、土壤、水文、植被、生物量等方面的影响,筛选适宜四川藏彝走廊区域生态保护的技术,推动新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协同共进。

三是建立协同机制,新能源惠及生态环境与民生协同。加强省级统筹,就新时期加速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保护协同发展,建立生态环境、发改、经信、科技、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间的大协同机制。统筹做好顶层设计,通过新能源+生态保护、新能源+生态修复、新能源+科技示范、新能源+乡村振兴、新能源+民生工程等政策与资源的联动,构建新能源开发、生态保护、民生工程等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四是充分利用实证数据,开展“光伏+生态修复”实证研究。国家电投在甘孜建成世界首个超高海拔光伏实证基地,先行先试,在高寒高海拔环境下,开展不同光伏设备、储能设备在不同设计方案的产品性能分析,同时研究光伏开发对局部气候、土壤、植被、生态的影响,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建立数据分析模型,为川藏高原光伏规模化开发、创新绿色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寻找适合川藏高原环境友好、技术先进的最优开发方案,构建高原地区光伏开发的国家标准。随着国内外光伏产业高速发展,每年有逾百种设备和技术问世,为保证先进性,持续保证对新技术、新装备和生态影响的试验实证,建议每年增加50MW-100MW建设规模容量,用于“光伏+生态修复”实证研究,并在藏彝走廊区域内推广应用,助力四川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先行区。


[责任编辑:何子蕊]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