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走好“旱改水”道路  端稳粮食“饭碗”

2023-01-13 21:33:25 来源:本网专稿 

本网讯 1月10日,正值季冬时节,室外寒风凛冽,但在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满银沟镇毛椿树村“旱改水”项目现场却是一派繁忙热闹景象,挖掘机、推土机、运输车辆来回穿梭,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工人们挖的挖、挑的挑、砌的砌,一条条笔直的生产路从脚下铺开,排灌合一的沟渠纵横交错……

“旱改水”项目实际是土地提质改造项目,是指现在具有一定水资源条件的劣质、低等级的旱地和水田,通过改善土壤、排灌等能力达到提高耕地质量,整合零星地块,形成“小块并大块”,实现“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土壤肥、旱能灌、涝能排、无污染、产量高”的新型农田耕作模式。

据了解,满银沟镇毛椿树村“旱改水”项目面积共314.75亩。在规划实施中,注重与当地村庄的整体规划、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耕地资源,提升耕地质量。该项目区建成后,旁边的铁厂河可保证项目区常年灌溉用水。

“以前我们的土地很零碎,小块小块的不集中,机耕道也没有到地边,耕种起不方便……”会东县满银沟镇毛椿树村3组村民唐世周望着快完工的“旱改水”土地开心道,“现在好了,通过这个‘旱改水’项目,土地都连片成块,很平整,土地灌溉也能得到保障,每一年种庄稼机器都可以到田里了,耕种起来就方便多了。”

“旱改水”项目作为一项惠民利民的工程,通过对田、水、路综合治理,建成易于耕作、旱涝保收的农业生产基地,达到提高耕地质量、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的目标,对增加农民收入、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我镇共涉及‘旱改水’项目456亩,项目从2022年10月中旬开工,到现在已基本竣工,项目的实施全面提升了土地的耕作质量,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土地的产出效益。”会东县满银沟镇党委书记张飞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在下一步的工作当中,我们将继续履行好主体责任,借助乡村振兴的大好政策,引进龙头企业,集中流转土地种植优质的高山水稻,积极助农增收,同时带动周边老百姓的经济发展。”

近年来,会东县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耕地保护要求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全面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让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在基层落地落实。并以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为契机,积极统筹规划,切实加快推进“旱改水”项目工程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提升耕地质量,不断促进了当地农业走向产业化、规模化、机械化发展,让乡村振兴迈上新“稻”路。

据了解,会东县2022年土地整治项目(旱改水)涉及全县满银沟镇、新街镇等4个镇(街道)8个村(社区)共计4个子项目点。项目总投资3223余万元,建设规模1686.79亩,其中旱改水面积1220.37亩,并配套建设相关基础设施。项目自2022年10月初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县级相关部门和各镇(街道)分别成立工作专班,明确工作职责,采取“指挥部+清单制”方式,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督查清单、“三张清单”,对“旱改水”项目实行日调度、周研判,全力做好项目建设服务保障工作,建设单位也积极加大人力和设备投入,优化施工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快速推进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结合高标准农田项目、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等建设项目,对土壤条件好、集中连片度高、适宜规模化种植的地块进行摸底调研,进行研究、全覆盖实地踏勘,建立‘后备资源库’,再梳理、再论证、再研究一批土地整治项目,积极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守住耕地红线,提升耕地质量、提高粮食产量,增加种植收益、促进乡村振兴。”记者从会东县自然资源局了解到。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会东县将继续坚持践行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田”战略,端稳“饭碗”守牢底线,通过实施“旱改水”将劣田变良田,全力保障粮食安全,推进农业机械化,合理运用现代技术,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持续推动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耕种方法改变,努力增加农民土地流转和雇佣种植收入,切实筑牢乡村振兴“压舱石”。(中国改革报四川记者站 唐元龙报道 图片由会东融媒体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何子蕊]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