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广西-中国改革报看广西,广西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广西创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保护广东饮用水

2022-12-20 13:40:15 来源:作者:龚真泽 

改革网广西讯 九洲江连接着粤桂两省(区)3个县(市),是广东湛江市沿江400万人最重要的饮用水源之一,而位于河流上游区域的广西陆川县作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养猪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找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点,陆川县在九洲江流域解决畜禽粪污危害的实践中,创新“养殖+种植”生态循环模式,实现了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广东水源的共赢模式。

据了解,根据生猪养殖发展定位,陆川县组织动员生猪养殖重点企业、龙头企业率先进行“高架网床+益生菌”改造,形成“养殖+种植”生态化养殖模式试点,示范带动全县生猪养殖户加入推行“养殖+种植”生态养殖模式。同时,为从源头上减少粪污量,陆川县出台了《陆川县九洲江流域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采取“先建后补”模式,对全县高架网床进行改造,从而改变传统的水冲粪养殖模式,减少粪污产生总量,降低粪污处理难度,回收污水循环利用,从源头上最大限度控制污水的产生,有效降低恶臭气体浓度,改善养殖场环境。

目前,陆川县已对全县309家规模养殖场进行“高架网床+微生物”改造,实现干湿分离面积约52万平方米,有效减少全县85%以上的养殖废弃物的排放,对九洲江及宜居乡村环境整治起到根本性作用。

同时,通过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陆川县整合九洲江污染治理项目资金约1.1亿元,专门用于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基础设施改造,将养殖产生的粪便、粪液和污水进行全量收集、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并通过“以大带小”的方式建设小散养殖污染治理集中区,规模养殖场负责收集、运输、处理小散养殖户的养殖粪污,由规模养殖场推行专业化、市场化运作,提高粪污集中处理的便利化程度。

据悉,养殖场充分利用田地、林地、果园消纳养殖粪污,通过猪+果(蔬、林),猪+沼+果(蔬、林),猪+沼+鱼+果(蔬、林)等模式,打通利用畜禽粪肥还田还林“最后一公里”。同时,养殖场与第三方有机肥企业合作,对统一收集起来的猪粪由养殖场委托第三方有机肥加工企业生产成有机肥,粪水通过使用陆川县特别研制的营养液配比,经过发酵后形成的沼液用于果树追肥,能使果品品质提高1-2个等级,增产幅度可达15%以上,生产成本下降40%。还有一部分养殖户与种植大户进行粪污消纳合作,依托果树种植大户利用种植基地消纳养殖粪污,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实现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有效减少养殖场排放污染。目前,陆川县依托绿丰橘红产业种植基地以及专业合作社可年消纳养殖粪污约71万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同时,陆川县完善“凭证养殖”制度,以证管猪,印制生态循环养殖“养猪证”,对养殖户的基本情况、清粪方式、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进行登记入册。规定所有小散养殖场(户)进猪苗前,需与本地镇政府签订《生态养殖承诺书》,承诺采用生态养殖模式,做到养殖粪污综合利用或零排放。对违反生态养殖承诺的养殖场(户),一律列入养殖“黑名单”。将养殖场的建设、排污设施的配套、养殖行为的规范以及违法行为的处罚等纳入村规民约,明确禽畜不放养、粪污不直排、恶臭要处理、沤肥要消纳等基本要求,全面提升村民生态养殖意识。

目前,陆川县畜禽规模养殖场配套畜禽粪污全量化利用设施、大型规模养殖场配套率均实现100%,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高达95.37%,为九洲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作出了重大贡献,九洲江水质连续9年稳定向好,水质均值稳定保持Ⅲ类。同时,陆川县已连续16年获得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奖励,2021年全县出栏105.03万头,同比增长31.86%;生猪存栏80.39万头,同比增长15.81%,实现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2018年1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的通报》(国办发〔2018〕108号),表扬了九洲江流域跨界水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九洲江生态环境治理成为跨省区小流域治理的典范、产业转型升级的典范、生态文明的典范。 

 


[责任编辑:龚成钰]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