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湖南-中国改革报看湖南,湖南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当前乡村家风建设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2-12-14 11:57:13 来源:改革网 

【前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互联网、数字化时代一方面改变了乡村原有的联结与生产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对部分村民原有的道德观念带来了冲击。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攀比主义等在乡村滋生蔓延,淳朴友爱、勤俭节约、尊老爱幼等良好的家风逐渐淡化,人际关系紧张,村民价值观异化。当前,我们既要建设繁华的城市,也要建设繁荣的农村。优良家风是乡村建设的“魂”,弘扬优良家风是加快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培育良好的家风,对营造良好的乡村风气,建设和谐、幸福、美丽的乡村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当前乡村家风建设现状

(一)政府管控与引导缺失

部分当地基层政府对乡村家风建设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家风建设的重要作用,忽视精神层面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没有为乡村家风建设创造有利的条件。主要表现为:一是政策支持缺失。普遍缺失出台专门针对当地优良家风家训保护、学习、传承、建设的政策,导致优良的家风家训传统逐渐消逝。二是资金投入缺失。在家风建设上当地财政没有预算,缺失经费核拨,导致“无米之炊”。三是开展的活动少。针对优良家风家训开展“喜闻乐见”的活动少,没有让村民感受其对自身家族、家庭的长远益处。四是宣传推动缺失。部分乡镇缺乏对优良家风家训的宣传、推动,以致无人知、无人闻,更不知其好处。五是考核评严重缺失。当地政府没有把家风建设列入相关部门政绩考核和发展评价中,没有形成有效的、可持续的执行和监督机制。

(二)家庭、学校教育缺失

在农村,很多年轻夫妻外出务工,将孩子留给祖父母抚养,大一点的就直接送到寄宿制学校,孩子常年和父母没有接触,疏于交流。手机短视频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这些留守儿童的思想观念、日常行为、思维模式、处事风格等。《中国留守儿童2021年数据统计图》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有902万人。学校是除了家庭外教育孩子的第二个地方,对孩子一生的影响非常大。然而,当下一些学校只重视课堂知识的“硬”教学,重考试、重成绩、重升学率,忽视或缺失对学生生活中的道德家风的“软”教育。近几年校园霸凌现象、学生之间的攀比现象、过节学生给老师送礼的现象层出不穷。学生之间攀比谁的父母权力大、比谁家的轿车档次高、比谁家的房子面积大等等。

(三)社会组织帮扶缺失

好家风的发扬和传承离不开社会的帮扶。如梅州梅江区妇联与江南街道联合开展的“诉说家风故事,聆听家训传承”老党员家风故事分享会,引导市民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营造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形成良好的家风家训文脉,就是一种非常好的社会帮扶形式。然而,目前很多偏远的乡镇、乡村,缺失这种机会。

(四)家风宣传导向缺失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从来都不缺乏有关优良家风的故事,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等,但目前由于家风宣传导向的缺失,这些良好的家风故事和榜样并不为大多数乡村家庭所知,更谈不上运用这些优良家风去教育后代。很多乡村家庭,关注更多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考试成绩等方面,忽视对孩子精神道德方面的培育。

二、加强乡村家风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相关部门支持助推

2021年,北京市印发《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转发首都精神文明办等部门〈关于北京市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提出以首善标准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高质量发展,在社会上引发积极影响,很多家庭纷纷响应,可见政策支持助推的作用之大。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助推当地的家风建设,通过家风推动乡风、民风建设。政府带头主导挖掘、整理当地优秀家风文化传统,启动“传承传统家风”文化工程,挖掘并整理农村世家大族、名人志士的家风家训,结合农村社会现实和时代需要,实现传统家风家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注重乡村家风建设队伍的培育。多途径、多方法来引进专业人才,发挥专业优势。构建乡村家风建设长效机制,保障乡村家风建设落实到实处。如,通过法律手段为家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抖音、快手短视频等新媒体宣传优良家风家训;将乡村家风建设纳入基层政府政绩考核、发展评价中;同时对家风建设好的典型进行奖励;建立乡村家风建设的监督部门,定期对乡村家风建设进行巡视,及时指出问题,并定期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加大对乡村家风建设的资金投入,由各镇区财政预算中单独列支,专款专用,促进家风建设的持续发展,为家风建设提供稳定的财政支持等。

(二)落实家庭家风建设第一责任

父母注重言传身教、以身立教、耳濡目染等形式加强良好家风家训的传承和教育。一是注重伦理道德教育。培养孩子孝顺长辈、友爱兄弟姐妹的优秀伦理品质;教育孩子将孝悌意识入心入脑,形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互相关爱的良好家风。二是培育正确的劳动观和消费观。教育孩子养成克勤克俭、知足自律的习惯,身体力行地教育孩子树立合理的消费观以及劳动观,做一个勤俭节约之人。三是重视品德学习。父母应当将子女的品性德育放在第一位,教育子女读书的目的应当纯洁,而不能唯目的论,从而陷入功利主义。

(三)学校要高度重视家风家训教育

学校是知识传播、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主要场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水平以及行为准则。所以,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其系统教育功能,在文化教育同时,加强道德教育、优良家风家训教育。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扣好人生的扣子。“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老师在思想、言行等各个方面应为孩子做好表率,引导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校还可在各班积极开展培养、树立“优良家风学习传承”典范,以榜样带动家风建设;可邀请家庭教育专家来校举办家庭教育、家风家训专题讲座,为学生家长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通过讲座培养家庭教育老师,帮助留守家庭开展优良家风教育。

(四)社会组织(爱心人士)帮扶

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爱心人士联手积极参与乡村优良家风建设。如“留守之家”、“妇女之家”、“儿童之家”等社会组织,为留守老人、妇女、儿童提供生活照顾、心灵疏通等关爱服务;搜集优良家风家训故事,编辑成宣传小册,发给乡民学习;将优良的家规家训和家风文化巧妙融入群众喜闻乐见的“写春联、玩龙灯、猜灯谜、做月饼”等民俗活动中,让家风宣传“活”起来、“动”起来。当地爱心企业结对帮扶贫困优秀学子,挖掘当地优秀家风文化资源,对涉及家风家训文化的书籍、祠堂等进行修复保护,开展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特色乡村家风家训文化游,为当地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构建家风家训建设、传承的好风尚。

(五)媒体加强家风建设宣传

加强对乡村家风建设的典型塑造和宣传。多途径、全方位宣传乡村家风文化建设先进人物、优秀家庭,讲好乡村家风建设好故事,展示乡村家风建设显著成效,推广乡村家风建设典型经验,将开展优良家风建设的作用和好处向村民明明白白列出来,积极发挥乡村家风建设的典型模范带动作用,号召广大群众积极投身乡村家风建设,使村民自觉维护和传承优良家风,共建和谐、幸福、美丽的现代新农村。

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家风建设是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的关键环节。好的家风有利于营造好的乡风、党风、政风,从而形成好的国风。“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当下我们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离不开优良家风的传承和家风建设。(作者:曾昭才,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责任编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