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江苏-中国改革报看江苏,江苏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苏青东西部协作系列报道

2022-11-08 11:33:53 来源:江苏省对口帮扶青海省工作队 


江苏省教育厅组织教师援助青海省海东地区 

小蒜头“蒜”出大经济

——互助县有机独头蒜产业走出乡村振兴之路

改革网讯 青海农业看海东,海东农业看互助。互助县是较少民族土族自治县,气候、资源丰富发展高原农业生产优势很明显。在种植大蒜上历史悠久,百姓家家户户都种蒜。但是,大蒜并未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主打产业,仅仅是小规模自给自足式的小农发展模式。究其原因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缺乏先进的技术、市场和信息,产业没有融入国际国内产业大循环中。2021年,在无锡东西部协作挂职干部招商推动下,国内最大的大蒜加工企业江苏东方黎明集团与互助县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2年东方黎明集团旗下江苏福多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互助县哈拉直沟乡盐昌村签署500亩有机大蒜种植合作协议,帮助基地开展有机认证和保护价收购。2022年,在哈拉直沟乡盐昌村正式实施了580亩荒地、林地改造建设高原有机独头蒜基地项目。该项目已经成为青海乃至西北地区最大的规模化独头蒜种植基地,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发展高原有机独头蒜种植产业,探索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优质、高效现代农业的富民新路。

深入调研、选品定向。青海人吃牛羊肉比较多,素有“吃肉不吃蒜,营养减一半”的说法,因此老百姓家家户户都种植大蒜。但作为曾经的种蒜大县,哈拉直沟乡农民种蒜有近五十年的历史,最高峰种蒜规模达到4000多亩,农户种植大蒜都是自产自销。2007年出现滞销问题,发生了“倒蒜事件”。农户种植的大蒜被迫倾倒于哈拉直沟河,大蒜种植产业受到严重打击。导致近年来全县大蒜种植面积大幅下滑,面积仅维持在500-600亩,并处于零星分布种植状态。联络组系统了解互助县大蒜种植结构和历史后,首先把互助大蒜、独头蒜样品送到江南大学、江苏省农科院以及北京等地机构进行检测,发现大蒜素、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维生素含量都达到A类品质,高于国内其他产区的大蒜,特别适合用于加工当前国际国内市场深受欢迎的黑蒜,是大蒜中的精品,真所谓“农民种在地里的黄金啊”。经过调研,联络组发现地处互助县川水地区的哈拉直沟乡具有较好的大蒜模化种植条件,只是农户只会种植普通瓣蒜,没有规模种植独头蒜的经验,只要提升农户的大蒜种植技术,提高大蒜种植的独头率,就可以发挥出小蒜头的经济价值。联络组铆钉方向,开发高原独头蒜,努力向大蒜产业的高端进发,把农民种在地里的金子挖出来擦亮,让小蒜头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宝贝。

科学实践、试产试种。互助县地处祁连山脉东段南麓、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属大陆性寒温带气候,平均海拔2700米,南北高差高最达2274米,县内农业种植条件存在较大差异。为找到更加适合规模种植的区域,联络组与江南大学、江苏省农科院、徐州农科院等多方协调,邀请徐州农科院大蒜岗位首席科学家和企业家到互助县考察,组织开展商品化价值较高的独头蒜试种。向种植户免费提供试验种植的蒜种(四六瓣、山东大蒜),结合互助当地的紫皮大蒜,在哈拉直沟乡、松多乡和红崖子沟乡3个乡的5个行政村分为水浇地种植和旱地种植两种类型试种。多次组织独头蒜种植座谈会,相互交流经验、现场观摩、外出学习,在江苏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在哈拉直沟乡盐昌村培育的独头蒜当年独头率达到了85%以上,成功超过了预期70%的商业化生产及格线,具备了第二年大规模种植的条件和基础。经过江南大学、青海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哈拉直沟乡大蒜的大蒜素含量、绿色有机、农残少,品质明显优于市场上的一般品种。

温情帮扶、激发活力。扶贫扶志扶信心,用心用力用真情。在独头蒜试种之初,互助县老百姓对独头蒜的种植成功率和市场前景将信将疑,对规模化种植更是没有把握。为了帮助他们打消疑虑,更是为了增强他们通过独头蒜种植走出发展产业之路的信心,联络组用自用的办公经费组织乡、村干部和种植户代表赴山东、云南、江苏、四川等地考察独头蒜种植技术、独头蒜市场、龙头企业发展情况,打开干部和农户的视野,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增强了发展的信心。无锡挂职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田间,与他们同吃同住、一起种植、一起摸索,手把手带着他们一起干,更加温暖了这些种植户的心。大家奋发向上、凝聚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了一股绳。

市场对接、延伸链条。市场是检验产业发展能力的决定性指标。江苏大蒜无论在技术、市场还是加工能力都是在全国是遥遥领先的。在省工作队的支持下,联络组充分发挥江苏大蒜产业全产业链优势和市场资源,积极推动与国内大蒜龙头企业江苏东方黎明集团加强对接,于2021年底成功推动东方黎明集团与互助县合作建设高原独头蒜有机种植基地。东方黎明集团将在互助县设立独立法人机构并包销基地蒜产,通过“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模式,确保互助县百姓种蒜不愁销。积极推动基地建设并开展有机基地认证,同时协助开展基地所在地建设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打造东西部协作产业帮扶典型案例。2021年经互助县委、县政府批准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在哈拉直沟乡盐昌村建设高原有机独头蒜种植基地,并配套建设晾晒场、冷库等设施。2022年,北京爱科赛尔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对三江源五月雪品牌有机独头蒜580亩基地开展认证工作,经过多轮认证,青海有机独头蒜获得了欧盟EOS和美国NOP双有机认证,还获得了国内GB/T 19630《有机产品》标准的认证,同时也成为互助县首块获得美国、欧盟、中国大规模标准化有机认证的种植基地。

共享发展、利农到户。一切的发展都是为了老百姓。以哈拉直沟盐昌村500亩独头蒜有机种植基地为起点,互助县将逐年扩大基地面积和分布范围,将大蒜产业种植、生产、商贸、物流等各个环节的利益留给当地老百姓。以盐昌基地为例,村集体和种植户将获得如下较为可观的收益:土地流转收益。盐昌基地流转256个居民家庭户土地500亩,每亩土地流转金700元,全村土地流转户均增收841.3元。就近务工收入。在基地土地平整、独头蒜种植、施肥、除草、浇水、收挖、晾晒、储存、运输等环节就近解决固定劳动力50余人,临时劳动力150人左右,人均增收5000余元。收益再分配收益。基地所有种植收益归属村集体,村集体对收益资金再分配每年约80万元,村民户均增收1923元。固定资产租赁收益。建设中的300吨保鲜库和2000平米晾晒场在独头蒜储存期外,可对外租赁为村集体增收约30000元。独头蒜种植项目地点虽然在互助县哈拉直沟乡盐昌村,但是带动了松多藏族乡、红崖子台子乡、五十镇、加定镇等乡镇农户积极种植独头蒜。

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市场引进开发种植高原有机独头蒜,在互助县乃至青海省都属首创,提升产业向高端化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种植大蒜的信心和希望,不仅大大提升了互助高原特色农业的知名度,也丰富优化了互助县农业种植结构,培育出农业项目发展的新增长点。在东部干部人才的帮扶指导下,转变“等、靠、要”的观念,互助县贫困村的农民实实在在体会到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通过项目示范带动,全县大蒜种植已由原来哈拉直沟乡,向松多藏族乡、红崖子沟乡、加定镇、五十镇等多个乡镇推广,项目实施种植面积将扩大至1500亩。(江苏省对口帮扶青海省工作队供稿 编辑:祖智慧)


[责任编辑:方大春]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