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齐发力 消费帮扶促振兴
栖霞∙湟中积极拓宽消费帮扶渠道
改革网讯 大力实施消费帮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为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市要求,进一步拓宽消费帮扶渠道,西宁市湟中区出台了《消费帮扶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和《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方案》,为持续扩大农特产品销售、畅通产供销各个环节提供保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重要支撑。
用好消费帮扶平台,助力青海农特产品走向全国
继续落实建好、用好消费帮扶“三专一平台”,借助“全国消费帮扶青海众创基地”,大力开展电商帮扶,让帮扶产品线上“火”起来,线下“红”起来。不断丰富消费帮扶产品目录,让更多农特产品入列认定为消费帮扶产品。在线上平台方面,大宋农业、禾田种养殖等5家帮扶企业20余款产品入驻“832”平台,7家企业入驻“全国消费帮扶青海众创基地”。坚持以电子商务为突破口,与腾讯公司合作开通“秘境湟中·高原臻品”东西部协作名优农产品电商馆,在南京市栖霞山旅游度假区开展直播带货活动,助力湟中优质农特产品走进东部市场,上线首月销售额突破30万元。在线下平台方面,总面积近1000平米的青海消费帮扶南京生活体验馆建成运营,集网络直播、美食品鉴、农特产品展销等功能为一体,预计年带动青海产品销售超1000万元。此外,开设的4家消费帮扶产品体验店,现有36家青海的供应商入驻,提供约300个单品,涵盖了菜籽油、青稞、藜麦、枸杞、藏羊肉、牦牛肉、土豆等独具青海特色的农产品。2022年以来,南京4家体验店累计销售青海省农特产品超过1200万元。
用好江苏商超平台,助力青海农特产品走进江苏
苏果超市是江苏省龙头商贸企业,网点总数超过1700家,会员1200万,年服务消费者11亿人次,年销售规模270亿元。这样优质的商超企业,是湟中优质农产品“借船出海”的重要平台。借助苏青东西部协作之机,湟中区政府与苏果超市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苏果通过旗下实体商超,筛选5家符合条件的商超建立“绿色有机青海专柜”,帮助销售牦牛肉、藏羊肉、枸杞、青稞、冷水鱼等农特产品,进一步提升湟中区农特产品的市场销售空间,助力青海乡村振兴。2022年元旦,首家专柜在栖霞区华润苏果超市亚东新城店营业,实现了江苏商超设专柜的破零,这也是苏果超市在南京城东地区最大的实体店。自元旦营业至今,销售近500万元。
用好南京文旅平台,助力非遗产品进军东部市场
湟中是青海省的“非遗之乡”,以“八瓣莲花”为代表的非遗手工艺品是青海重要的文化名片。为了更好地开拓江苏及东部市场,湟中区积极对接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借助栖霞山禅意小镇开发建设之机,在寸土寸金的小镇“水街”选址500平米的商业用房,投入500万元建设河湟文化非遗手工艺品南京销售展示设计中心,通过对湟中区非遗文化产品的展示和销售,进一步拓宽湟中“八瓣莲花”非遗手工艺产品的市场销售渠道,在传承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同时,有效促进消费帮扶,让湟中民间特色工艺走向南京,走向东部市场。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装修扫尾和货源组织阶段,预计将于11月栖霞山“红枫节”期间建成营业。届时,以银铜器、唐卡、木雕为代表的湟中非遗将走出青海,在游客面前展现其持久的魅力。
用好全域旅游平台,助力非遗产品扩大销售渠道
近年来,湟中区依托国家5A级旅游景区塔尔寺,加快推进河湟文旅小镇的开发建设,全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了借助旅游市场发展“东风”,进一步扩大非遗产品在本土旅游市场的销售渠道,湟中区积极推动非遗产业融入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优化设计旅游线路,将“八瓣莲花”非遗传承体验中心、阳坡村银铜器加工基地、陈家滩木雕加工基地等与核心景区“连点成线”,通过“大旅游+大营销”导入旅游客源、增加销售收入。同时,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1100万元,整合村集体资金、社会资本等1550万元,集中打造鲁沙尔民族手工艺加工基地,并纳入河湟文旅小镇整体规划之中。项目一期于2021年7月开园,一个月内入住率达到70%。园区建立“股份合作社+基地+农户”334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众多农民转型为技艺工匠,实现“输血”向“造血”转变。2021年,入园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近12%,带动107名工匠年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江苏省教育厅供稿 编辑: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