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洪县龙集镇党委书记吴楠(左1)实地走访为三农赋能
改革网讯 龙集镇是位于宿迁泗洪县东南侧的“半岛乡镇”,水资源丰富,90%陆地面积被洪泽湖与成子湖环绕,素有“一肩挑两湖”之称。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单位,近年以来,龙集镇坚持党建引领,聚焦“四化同步作表率 争先创优进百强”目标,进一步利用水资源优势,与龙头企业金水集团联体共建“智慧农业控制中心”,项目总投资2.03亿元,依托“三个平台”,通过创新驱动、科技引领、数字赋能,探索出一条独具龙集特色的现代化水产品发展之路,不断促进一二三产快速融合发展。
一、依托智能化种养测控平台,做强第一产业。一是突破传统养殖瓶颈。龙集镇与金水集团共同开发、打造万亩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新建水产良种场,并成功创建“支部+公司+养殖示范户+贫困户”的运作体系。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日益增长,传统水产养殖基础设施简陋、细菌病害严重、养殖效率低等问题也逐渐成为制约水产养殖业升级发展的关键因素。基于此,龙集镇通过智能化种养测控平台的创新打造,引入水产无人船、植保无人机、智能虫情信息监测系统、微孔增氧、水质监控与智能管控系统、智慧农业物联网控制系统等国内外前沿种养技术,并配备专业技术人才建立水产养殖技术远程支持体系,引导养殖户科学种植水草、合理投饵、加强水质调控、预防病害、做好巡查管理等,成功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控全程”“一人管全局”。二是促进水产品质提高。通过智能平台带动,稻虾、稻渔等综合种养得以大面积推广,龙虾大棚养殖模式发展迅速,龙集也由“大养蟹”到“养大蟹”转变,龙虾、螃蟹个头大、肉质优、产量高,通过“量变”到“质变”的转换,辐射带动周边养殖15万亩,亩均增收1200元。三是推动养殖效率提升。利用智能测控平台,颠覆了传统的“人盯塘不离身”管理模式,让养殖户随时随地均可通过手机网络全面监管虾蟹塘的情况,实现生产规划、日常管理更精准,应对环境状况、降低灾害风险更及时,人力成本、能源配置更节约。
二、依托自动化加工生产平台,做大第二产业。一是基础配套更完备。以“智慧农业控制中心”为载体,打造自动化加工生产平台,完善水产品冷藏保鲜库综合配套建设,新建5吨液氮速冻库、1000吨(四分隔库区)冷藏库和虾蟹清洗、除菌、加工一条龙生产线等。二是产品类型更丰富。小龙虾按照规格首先进行分级挑选,经过超声波+气浪清洗、高压喷淋等自动化处理过程,部分新鲜龙虾被冷藏包装,迅速销往全国;另一部分则经过振动沥水、微波灭菌、油炸、卤煮、摆盘、液氮速冻等过程,被精深加工成口味不一、包装不同的其他龙虾产品,诸如十三香龙虾、蒜泥龙虾等。为进一步挖掘龙虾价值,又相继推出小龙虾酱、口味肠、虾条等加工副产物,不仅形式多种多样,营养价值还很高,在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极大地提升了水产品附加价值。三是产业建设更完整。通过自动化加工生产平台,智能化过程管控,一方面实现由“养殖塘口”到“餐桌”的快速衔接,全面延长龙集特色水产品的保质期、销售期,最大限度克服时令影响;另一方面,完善了“种养+收储+加工+冷链物流”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用科技魔术棒实现“点虾成金”,“虾兵蟹将”俨然已成为带动龙集致富发展的“精兵强将”
泗洪县龙集镇党委书记吴楠调研企业数字转型推进情况
三、依托多样化营销服务平台,做优第三产业。一是创新网络销售模式,拓宽营销渠道。龙集镇搭上互联网快车,以智慧农业控制中心为主轴,建设数字化、可视化电商销售服务平台,吸引年轻人才就业创业,探索“线上+线下”“网红直播”等创新模式。与淘宝、京东生鲜、抖音等大型平台对接,借助电商生鲜销售平台、水产经纪人、顺丰航空生鲜快递,全面扩大龙集水产品的销售半径,形成了“网上下单、云仓发货”的电商平台运营机制。通过电子商务,建立了水产品从生产源头到终端销售的可追溯智能化模式,打通了水产品进城入市的“最后一公里”,让龙集龙虾、螃蟹等名优水产“飞入”更多更远的寻常百姓家,在带动居民增收致富的同时,为乡村产业发展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二是探索多方联动机制,壮大水产体量。新建成占地3293平方米的水产品交易市场一座,与控制中心联通联动、遥相呼应,改变龙集水产长期以来“各自为战”的随机售卖方式,通过大型市场集中统一开市售卖,形成集约化水产销售新模式,提升了水产品交易的规模统一性和价格透明度,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同时,进一步放大优势效应,吸引盱眙、洪泽等地水产到镇销售,持续扩大体量,实现水产年销售额突破五亿元大关。三是借助多样活动载体,实现品牌带动。通过举办“小龙虾美食节”“小龙虾垂钓”等活动大力发展休闲旅游第三产业,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实现了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同步发展。同时,将小龙虾产业贯穿于乡村振兴中,不仅提升“金水龙虾”品牌全国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更好地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项目交流合作,为农业、旅游服务业的招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良好的产业融合示范带动作用。(龙集镇 吴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