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广西讯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贵港市港南区围绕探索高效课堂、规范校外培训、优化课后服务等举措,引领全区9个镇(街道)中心学校课后服务参与率达100%。推出“5+2”的课后服务,学生校内作业负担、参加校外培训的频次明显减轻,校内教学质量显著提升。2021年以来获得国家级、自治区级教学成果集体和个人荣誉奖达43项;学生类参与自治区、贵港市社会实践评比活动突破性取得奖励100多项;2022年港南中学、港南区第一小学获评全国“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试点单位。
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一是依托教育培训中心组织开展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通过观摩课、示范课、展示课、创新课将优秀课例展示出来培养更多善学习、会思考、肯实践、爱创新、乐交流的教学名师。今年以来共组织2324多名教师参加了活动,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二是严格执行作业管理制度。常态化开展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业管理经验交流培训班,就学校作业管理的重要性、具体要求等,分别对小学语文、英语、数学部分教师进行作业培训,今年以来共有710多名教师参加培训;制定作业管理办法,健全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将作业设计纳入校本教研体系,全面推广“基础作业+弹性作业”分层布置模式,压总量、控时长、提质量,全面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三是落实考试管理要求,在小学一、二年级实施无纸笔测试、趣味闯关游戏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测评的新模式。
健全联动长效机制,规范校外培训
常态化组织开展多部门联合督导检查行动及学区办自查自纠行动,将全区划分为20个片区,逐一落实片区负责人,落实巡查员,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建立日常巡查制度,每天做好校外培训机构的日常巡查,深入到每一个街道(乡镇)、每一个社区(村屯)进行逐家逐户进行巡查,取缔违规校外培训办学机构,有效地规范学科类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其次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明确相应主管部门,分类制定标准、严格审批,并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未经审批多址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另外建立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和“双减”工作落实情况举报电话和举报邮箱,建立明察暗访工作机制,突出整治变相违规培训行为,营造良好的双减氛围。
优化课后服务,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课后服务的参与按照“家长自愿,无偿服务,校内实施,有效监管”的目标要求,事先征求家长意见,主动告知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且在自愿的前提下,家长向学校提出书面委托申请,并报名登记。其次在执行“5+2”模式的同时,创新实施课业辅导+拓展活动的“1+1”服务模式,设置以语、数、英三大学科为主的课后服务课程,安排学生在指定场所自主完成作业,并可进行学生作业个别答疑,鼓励向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辅导。另外在拓展活动方面,引导本校有特长的专业教师和聘请校外专业人员开设各类型兴趣班,依托体育、科技、文化艺术等社团,充分挖掘和重点建设体育训练、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传统工艺等各类社团或兴趣小组,为学生提供“菜单式”服务,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