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广西讯 今年以来,港南区江南街道探索“1123”工作模式,大力推动“红格善治”工程工作,着力解决疫情防控和平安建设两大难点问题。江南街道群众工作中心连续四年被评为贵港市五星级群众工作中心;2021年,江南街道党工委荣获“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今年来,该街道各社区共排查处理矛盾纠纷328件,办结率达98%以上。
“党建核心+多项交流”,筑牢红色基层社会治理
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深化基层治理,按照“应建尽建、联合共建”原则,推动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管理相对稳定的居民小区单独成立党组织;针对暂不具备单独组建条件的个别居民小区,通过选派党建指导员、选聘党员从业人员、协调转接党员组织关系、发展新党员等办法,采取联合建、挂靠建等方式尽快建立党组织,使全街道居民小区实现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同时,推动社区“两委”成员和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党员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筑牢红色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目前,在全街道39个居民小区中组建党组织39个,党组织覆盖率达100%。
“专业管理+全员联动”,全面打造红色基层社会治理队伍
打造一支网格管理队伍,9个社区都落实了至少1名专职网格员,其中木松岭社区、南江社区落实了2名专职网格员。选优配强“六长两员”网格力量,协助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和平安建设等工作,目前,全街道划分大网格1个,中网格9个,小网格81个,微网格684个,专属网格119个。同时,针对城区人口多、管理难度较大的情况,上级部门重点选派81名科级党员干部担任城区第一小网格长,1000多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下沉微网格,实现一个微网格配备一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另选派125名干部包联企业专属网格,实现全辖区网格定人不缺位。各社区从理事会长、物业管理人员、党员干部、退伍军人、热心群众等落实了644名微网格员。每个社区配备一辆巡逻两轮电车,方便对居民信息进行精细化摸排登记,其中重点关注外出务工人员信息和出租屋信息,形成一户一表,做到每个网格“左手图、右手表”,为疫情防控、平安建设等工作奠定基础。
“民主协商+联动共治”,完善红色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坚持推进民主协商和联动共治两项制度建设,建立由街道社区党组织牵头,物业服务企业与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等共同参加的“两级两会”议事机制,对涉及物业服务管理的矛盾纠纷、居民关注的重大事项等,共同协商研究解决。推动行业主管部门、街道、社区、物业企业全面参与,将党建联席会议与专题会议融合,每月组织专题议事,推动形成管理机制一张网、治理资源一股绳、统筹协调一盘棋的基层治理体系。年初以来共召开专题会议7次,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立街道班子领导挂点社区网格联系制度,围绕服务居民群众、城市社会治理水平提升等方面,组织各社区生产队长、理事会长、物业管理人员、党员干部、退役军人、热心群众深入小区清理环境卫生、开展各类惠民政策宣传等,联动共治机制有效推进。
“阵地建设+线上平台”,畅通群众办实事最后一米
坚持因地制宜加强党群服务中心、“一区一品”党建品牌阵地、“互联网+服务”网络平台三个阵地建设。深化街道、社区两级便民服务中心体系建设,搭建综合便民服务阵地,为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打造“红色一家”10个。将“红色一家”融入“一区一品”党建品牌创建工程,打造“党建大联盟”、“党员爱心驿站”等党建品牌阵地,今年以来开展红色主题活动20余次。建立“互联网+服务”线上阵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辖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服务,推动民生服务事项“窗口前移”,打通为群众办实事最后“一米”的问题,让群众在掌心里、指尖上就能办成事、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