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湖南-中国改革报看湖南,湖南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康移风:扎根基层 笔墨真实绘新时代矿工风采

2022-10-12 15:40:51 来源:改革网 

【编者按】厚植艺坛匠心,展望青衿之志。为进一步讲好湖南故事,提升文化自信,助推湖南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中国改革报-改革网中部产经频道特开设“喜迎二十大——走进新时代的大美潇湘”专题,诚邀湖南文艺界代表人物,用经典佳作献礼时代,营造文化兴国、文化强国的浓厚氛围,现推出康移风画作。

【作品赏析及简介】

人民的实践、人民的生活,是艺术作品的源头活水;面向人民、服务人民,是艺术工作的神圣使命。康移风正是在此高度上进行深度创作,以艺术的方式深入矿区一线,用笔墨为新时代的矿工兄弟及其家属传神写照,表现煤矿工人的精神风貌。

观康移风矿工主题水墨人物画,人物造型具象生形,气韵和神气、神采一脉相通,整体色调以灰色为主,给人以沉稳、庄重之感。画作元素丰富,具有有血有肉的鲜活生命力,是煤矿工人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也是作者将情感、诚实、理性与技术融为一体的艺术结晶。

《秋阳》137×69cm

在漆黑的千尺井下,在低矮的采煤垱头,康移风也曾作为采煤工的一员和大家一起扒煤、拖矸、放顶、支架,穿着汗迹斑斑的窑衣,在煤尘飞扬的黑暗中劳作。几十年来,这种真实的生活体验和深厚的“矿工情怀”一直驱动着他真实、自然、生动的创作欲望。

有了直觉也就有了表现。康移风每次提笔创作,煤矿工人的那种乐观、坚韧的精神状态,粗犷率真的个性,那种面对艰苦的劳作和单一的生活所表现出的开阔心境,都会一一跃然纸上。因此,“创作更多表现煤矿工人积极的生存状态、阳光向上的艺术作品。”也成了康移风几十年来绘制煤矿工人作品时最根本的创作意识。

《矿工》137×137cm

康移风认为,置身于多变的理想世界,画家要向着各种可能,通过自己的主观意识去描述眼前真实之景,个人意识的敏锐判断,决定了形式语言的表现。在客观多变的世界里,人的思维方式也不会一成不变,因此,个人画作风格应该是画家个人艺术塑造的过程。就如一位画家所言:“过早地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对画家的发展并无太大好处。”

一件新作品完成,总要留下些遗憾。“创作就是这样,叫你在遗憾中去做些反思,自觉地去寻找还可以再努力改进的地方。”康移风说,艺术修养最根本的一点是用心去感悟生活,继而深入生活,才能表现出生活最真实的一面,只有扎扎实实地深入生活之中,才能体验和鉴别生活中的真善美。

《阳光路上》137×69cm

“煤炭是工业文明的基石,而煤炭工人用自己的生命和躯体,搭建起了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可敬可赞。希望通过这些展现矿工生活细节的主题画作,讴歌中国煤矿工人扎根矿山、奉献社会的崇高品质,深刻表现中国煤炭工业恢弘的改革进程和转型升级的战略成果。”康移风说。

【艺术家简介】

康移风,湖南新化人,号半山,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煤矿美术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任湖南博物院专家顾问,湖南省湖湘文化交流协会、湖南省中国画学会、湖南国画馆等文化艺术机构学术顾问,湖南当代中国画创作院院长,湖南工业大学、长沙师范学院客座教授、曾任娄底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展览并获奖,曾获全国总工会颁发的五一文化奖,两次获文化部颁发的群星奖,两次获省五个一工程奖,三次获省美展金奖。数件作品赴俄罗斯、澳大利亚、波兰、丹麦、新加坡等国和香港、台湾等地展出和被收藏。曾作为湖南十位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参加由全国政协举办的全国当代优秀国画作品晋京展,先后在湖南、北京、山东、广东等地举行个人展,多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央党校、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奥委会等单位收藏。曾应邀担任湖南、山西、江西、河南等省艺术活动评委和艺术指导。美术、中国美术报、文艺报、中国书画报、美术报、书法报、时代书画报、艺术中国等学术报刊均专版推介其作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教育电视台、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等主流媒体采访报道其艺术活动和作品。出版有《黑色脊梁.康移风中国画作品集》、《我的弟兄.康移风矿工国画作品集》、《康移风石油工人系列国画作品》、《苍茫大地.湘人俊杰画传》、《墨行》、《写生.康移风笔记》、《康移风水墨人物图卷》、《墨迹.水墨写意人物》等多部个人专著。


[责任编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