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邢成敏报道 汝城县纵深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永兴县倾情打造“便商之家”服务平台、郴州高新区(自贸区)广泛推行“企业诉求码”小程序……一个个“郴”心之举绘出最美市场主体成长环境,为郴州市打造“办事不求人高效便捷暖心顺心”一流营商环境写下生动注脚。
近年来,湖南省郴州市深入贯彻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决策部署,纵深推进“放管服”“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营商环境持续向好,为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全力打造“一级六区”提供了坚强保障。
激发惠企政策活力,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
营商环境是投资“风向标”、发展“晴雨表”。
今年,郴州市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市委、市政府“一号工程”,发布《关于打造“办事不求人高效便捷暖心顺心”一流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20条“硬核”举措“郴”意满满,涵盖企业开办、要素获取、纳税服务、融资建设等方面,彰显了郴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
上下联动齐推进,协同优化共发力。记者了解到,若干措施印发后,各县市区还结合实际迅速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及配套方案,把政策“红包”悉数送到企业手中,着力破解影响营商环境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让“身在郴州,办事不难”成为常态。
政策落实落细,效果立竿见影。
“园区主动落实减免政策,为我们减免了6个月房租,还贴心配备了员工食堂、宿舍……”作为刚入驻资兴经济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不到半年的新企业,郴州国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娟倍感温暖。
“全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干货、硬货。”不少在郴企业负责人表示,在纳税方面推广应用“最多跑一次”办税事项和“非接触式”办税缴费事项,可让企业每年跑税务部门的次数大幅减少。
汝城经济开发区。朱桂花摄
激发惠企政策活力,精准招商“蹄疾步稳”。前不久,汝城县人民政府与华润水泥投资有限公司就华润建材(汝城)绿色产业园项目成功签约,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00亿元,成为了“央地合作”的典范。
“汝城是一片投资兴业的沃土,当地政府为我们提供了最优的政策环境、最好的项目服务。”华润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充分依托资源、区位、政策等优势,尽快把产业链做大做强,形成强大社会经济效益。
无独有偶。从用地保障、资金保障到税收减免,“一揽子”惠企政策让湖南翔龙飞机有限公司总经理、总设计师黄天明看到了郴州大力支持通航产业发展的决心和诚意。为了回馈这份“沉甸甸”的诚意,2017年,黄天明选择将企业落地郴州桂阳工业园内,着力于通用飞机的研发与制造,助力湖南通航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计划生产交付50架,三年后实现各型飞机年产300架、五年后实现年产1000架。”黄天明说,湖南是全国首个全域低空管理改革试点省份,十分看好湖南通航产业发展前景。
花自盛开,蝴蝶自来。近年来,郴州强力推进“三顺”,对招商引资项目顺利落地、顺利推进、顺利投产达效进行跟踪调度,确保招商引资项目招得来、留得住。
深化“放管服”改革,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级。郴州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刷新项目建设“郴州速度”。
秋意渐浓,郴州大地处处掀起项目建设“热”。眼下,由三一重能投资的三一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已顺利进入风能发电机生产主基厂房建设阶段,预计明年年底投产。
“项目从选址、拿地到报建、开工仅用了100天时间,实现了‘交地交证即开工’。”该项目主要负责人坦言,“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项目进展十分顺利,没有受外界任何干扰。”
郴州开全省之先河,基本打通了长期以来制约工业项目落地报建审批的“任督二脉”,“交地交证即开工”改革让企业最快在一周内拿证。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由于涉及部门众多、整体关联性大、专业技术要求高等因素,一直是行政审批领域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提速,是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追求。
近年来,汝城县实施以统一审批流程、统一信息数据平台、统一审批管理体系、统一监管方式的“四统一”工作模式,纵深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改审批窗口全市最集中、最便捷。
汝城县政务服务中心。朱桂花摄
记者在该县政务办事大厅八楼看到,42个办事窗口涉及水电、燃气等20个部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窗口,实行“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联审、统一窗口出证”集成服务机制、帮代办服务模式。目前,该县已完成线上审批事项865件,实行并联审批409个,帮代办项目281个,提供项目建设咨询服务362件次。
资兴市则构建“互联网+工程审批”审批体系,全面压缩审批时限。通过“减、并、转、调”等措施,精简审批环节。推行联合验收、联合审图、区域评估、告知承诺等制度,针对不同工程项目审批时间全面压缩,提速增效达到45%以上,助力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目前,该市已建立完善“全流程、全覆盖、时限短、流程优、成本低”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体系。建筑项目许可实现联合验收、多图联审全部线上办理。今年上半年已线上联合图审10件,联合验收9件;推行“提前知道、容缺受理、容缺审批”,上半年实施告知承诺制办理14件。
千方百计抓项目,分秒必争促达产。一个个创新改革举措,只为全力护航重大项目建设,为稳住全市经济大盘提供重要支撑。
打造“母亲式”服务,真招实效助企纾困解难
春江水暖鸭先知。郴州用扎实有效的助企服务,赢得企业真心“点赞”。
“这个企业诉求码很好用,现在随时随地都可以反映我们企业遇到的问题。”近日,郴州高新区(自贸区)不少企业纷纷为园区推广的“企业诉求码”小程序点赞。
今年4月,该区管委会创新推出企业困难“码上办”。推出网上企业诉求“码上办”办理机制,企业扫码提交问题,后台统一汇总导出形成台账,再交办到问题所涉及的部门,真心为企业解难题,实现24小时“接诉即办”,营造了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企业获得感显著提升。
“100多米长水渠,一周时间!真是水渠修好了,心也跟着通畅了,多亏了企业服务专员主动上门查实情出对策,才帮我们迅速解决了厂区污水倒灌的大安全隐患。”近日,汝城县淮川化学品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焱高对园区提供的“母亲式”服务盛赞不已。
“园区全面实行‘四个一’服务机制,一家企业一名县级领导、一个县直部门、一名开发区领导、一名干部职工对接联系,在规划设计、行政审批、用水用电、用工融资等方面为企业成长全程提供‘母亲式’服务。”汝城经济开发区有关负责人说。
企业体制改革、项目建设资金不足、药材销售渠道不通……这都是几个月前摆在永兴国有药材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毅面前的“一箩筐”难题,得益于企业服务专员的动态调整,如今这些难题都一一迎刃而解。
永兴县创新建立了“两员两办”工作机制,针对全县企业(项目)发展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不同的需求导向,对全县的服务专员进行动态调整,分类服务,推行主动式、个性化、全链条、一对一的专员服务模式。
永兴经济开发区太和工业园。曹灿永摄
“我们把服务专员选派和解决困难问题作为‘两员’工作关键要素,持续推动‘两员’服务不断精准化、规范化、常态化,确保困难问题解决率、满意率得到有效提升。”永兴县发改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何正军说。
如今,在企业服务专员的帮助下,永兴国有药材有限公司大药房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深入合作,国企与民企“强强联手”,走出了一条国企转型升级新路。
“我们将扩大金丝皇菊种植规模,助推产业由百万级向千万级进军;同时,架通中药材加工企业与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双向互通的桥梁,发展订单式药材生产,有力助推永兴乡村振兴。”李毅笑着说。
服务企业无止境,永兴一直在实践。早在2017年8月,该县就探索“民营企业服务中心”服务新模式,为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试水探路。2018年,“便商之家”(永兴县民营企业服务中心)服务平台应运而生,作为了招商引资的“会客中心”、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投诉中心”、企业家信息政策获取的“数据中心”。该服务平台自运行以来,共接待商务洽谈311批次,接待客商和各界人士4198人次,受理客商诉求133件327次,办结率100%。
“用情用心,巧干实干。”这就是郴州以诚心诚意,换取企业称心称意的奥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