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三区同建”绘就乡村振兴“大巴山居图”

2022-09-23 15:42:40 来源:中国改革报 

四川巴中市探索推进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同建,生产、生活、生态相融,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谢翱 刘先贵 中国改革报四川记者站 高寒

秋日的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柳林镇海山村,一片生机勃勃,游客们漫步田间,感受农耕文化。

近年来,海山村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规模化经营,发展现代优质粮油产业园,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化”;开发农事体验、农耕文化项目,实现乡村田园“景区化”;坚持“产业围着园区转,聚居点跟随园区建”,实现传统村庄“社区化”。以园区化、景区化、社区化为核心要义的“三区同建”,改善了当地村民的居住环境,保障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激发了乡村振兴活力。这是巴中市以“三区同建”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相融”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缩影。

巴中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山地面积占90%,是典型的山区传统农业大市。土地分散、机械化程度低、缺乏支柱产业等因素长期制约着“三农”发展。近年来,该市探索推动“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同步规划、一体化建设,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不深与可持续发展难等实际问题,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建好现代产业园区

百姓家门口就业

乡村振兴,关键是要产业振兴。与海山村一样,巴州区大和乡朱垭村的枳壳产业园正改变着当地百姓的传统生产方式。

“朱垭村围绕2000余亩枳壳产业园,建起了道地药材初加工工厂,延长了产业链,丰富了产业业态。”大和乡乡长伏特说,“这样既发展了当地产业,又使老百姓能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我在加工厂工作,一年差不多要忙10个月。”朱垭村村民张明宣说,其他村民帮着种植和收购中药,每个月收入也很稳定。

“秦地无闲草,巴山多仙药”,巴中素有“秦巴山区天然药库”美誉。以巴州区枳壳产业为例,该区坚持“大园区+多业主”,探索“村集体经济组织+国有企业+”发展模式,增强产业联农带农富农能力,仅在清江、大和、水宁、曾口4个乡镇32个村,就建成以枳壳为主导品种的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1.8万亩,有力解决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巴中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巴中立足资源禀赋,出台《巴中市现代农业园区总体规划》,发挥‘富硒、有机’农产品优势,递进培育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或核心示范区。以农业产业园区为载体,发展特色产业,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目前,巴中市已建成特色产业基地249.05万亩,有14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集体经济年收入超100万元的村8个、超10万元的村116个。

推动农旅深度融合

田园华丽变身景区

在恩阳区下八庙镇万寿村,游客们一边欣赏美丽的乡村风光,一边感受着当地的“寿文化”。这个昔日的贫困村,已华丽变身为国家4A级景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万寿村的‘巨变’同样离不开‘三区同建’决策。”下八庙镇党委副书记苟茂淋说,当地利用1500亩优质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挖掘万寿村万寿山的寿文化,融合发展农文旅,把园区打造成4A景区。

“农业园区景区化”给当地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据了解,2018年,恩阳区成立“万寿养生谷旅游景区管委会”,除了开发寿文化外,还发展集农事观光、采摘、泛舟垂钓、劳动体验于一体的综合型产业园区2家,带动村民发展乡村民宿20家、农家乐10家。2021年该村接待游客57.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87万元。

近年来,巴中始终以全域旅游视角谋划乡村振兴发展,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中巧妙融入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丰富农耕体验、生态采摘等业态;推动乡村特色文化与农业、旅游、康养等融合发展,把产业园区打造成为田园景区,把一个个美丽新村打造成为一个个美丽景点,实现农副产品、乡村旅游创意产品和乡村旅游“三丰收”,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目前,巴中市先后建成以乡村旅游为核心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16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个,省级示范农业主题公园4个,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达到140家,平昌县被列入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

建设新型社区

绘就“大巴山居图”

在平昌县土兴镇华山村聚居点,青山碧水与黄墙黛瓦的民居相互映衬,一幅美丽的乡村山居图映入眼帘。

近年来,华山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围绕“椒香渔村·田园华山”总体定位和“一体三园三组团”规划布局,坚持党政主导、农民主体、生态优先、产村相融、因地制宜原则,创新“田园综合体”建设。建起1000亩现代蚕桑产业园、1000亩花椒产业园、1000亩水产水果产业园,配套建设文化博物馆、村史馆、主题民宿、特色农家乐等。

“村里党群服务中心、社保服务网点、ATM存取款机、卫生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尽有。”华山村支部书记谢雄飞说,“村民的事足不出村就可以全部解决,日子过得比城里人还巴适。”

如今,这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新型田园综合体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近年来,巴中市坚持新建与改建并重,拓展与提升并举,科学布局美丽新村位置;推进路水电气信“五网”互联互通;推动文化活动中心、体育健身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片区农民集中居住,共建共享幸福生活新家园。目前,全市建成新居聚居点2174个,建成“三区同建”巴山田园综合体69个,带动1125个行政村达到幸福美丽新村标准。巴中市入列国家新农村建设综合标准化示范城市。

“巴中市第五次党代会指出‘工作重心要转向产业培育振兴,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促进老区振兴’。”巴中市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巴中发扬“排难创新”精神,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探索协同推进“三区同建”和“三生相融”,构建出了新型乡村的新形态,摸索出了一条秦巴山区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大巴山居图”正在巴中大地上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