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9日讯(记者 贾博)智能手机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子设备,伴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共享充电宝也成为人们的重要工具之一。而近段时间,共享充电宝的价格悄然上调,“共享充电宝涨至4元每小时”的话题也冲上热搜。对此,黑龙江网记者对哈尔滨共享充电宝市场进行了走访调查。
价格贵、充电慢、归还难……共享充电宝难共享
9月9日,记者通过走访哈尔滨商圈的共享充电宝借还处发现,相比之前,共享充电宝的收费普遍上涨了。整体来说,一般区域的使用价格在1.5元/半小时-3元/半小时,或28元/1天-30元/1天;部分场所价格甚至达到5元/小时,总封顶99元,此外还可以购买充电宝,价格达到99元。
如果来不及归还,可以花费99元购买
黑龙江网记者来到中央大街,随处可见怪兽、美团、街电等品牌的共享充电宝柜机。记者随机扫码租借,发现价格几乎都是1.5元/半小时-2.5元/半小时,不足半小时按半小时计费,日封顶价普遍为30元左右。其中某些娱乐场所的怪兽共享充电宝价格为5元/小时。相比于此前1-2元/小时的价格,已经翻倍。
“今年我就发现共享充电宝的价格悄悄上涨了。”市民杨女士表示,“在外面吃饭租了充电宝,吃了两个多小时,归还的时候居然花了12元。”杨女士反复确认了价格才发现,她租用的充电宝要2元/半小时,不足一小时按一小时计费。
手机软件上显示归还点很多,但是存在定位不准、商家不营业或充电桩位置满等情况。
此外,记者发现想归还共享充电宝也是一件难事。记者租借的美团共享充电宝价格是3元/小时,记者准备在半小时之内归还,当查看美团充电宝小程序的归还界面时,发现周边有很多充电桩可以归还,但当记者前往归还时候发现大部分是饭店,很多都没有营业,甚至有些饭店已经倒闭。随后记者来到道里区上游街,软件显示这里有两处归还点,但因为定位不明确,记者分别询问了聚豪天下、中国光大银行、路客民宿、华特酒店四处地点,都没有充电桩。最终,经过13分钟记者才成功归还了充电宝,使用时长43分钟,费用为3元。
最终记者花费了3元钱
代理商拿走利润“大头”
据记者了解,几家头部共享充电宝公司纷纷涨价,从最初的1元/小时涨到2-3元/小时,在一些一二线城市甚至高达3-6元/小时,且还会出现不同区域的“差异化定价”,某些地点甚至达8-10元每小时。
不同的区域价格各不相同,这也跟充电桩所在的店铺有关。
“共享充电宝第一股”怪兽充电一季度营业收入为7.371亿元,同比减少13%,环比下降12%,亏损0.96亿元,去年同期则为盈利0.15亿元。
据业内人事介绍,共享充电宝价格上涨跟疫情也有着密切关系,疫情导致线下人流量骤减,怪兽充电的点位访问频次也随之下降。
此外,共享充电宝涨价也与行业的运营模式密切相关。目前共享充电宝有自营模式和代理商模式两种,目前代理商模式为市场主流。
哈尔滨市某咖啡店的老板张先生告诉记者,共享充电宝代理商和商户合作有三种分成模式。第一种是代理商免费铺设机器,约定一个固定分成比例,按月支付给商户。第二种是代理商先一次性支付给商户一笔“进场费”,再商量按月分成比例。第三种是代理商先投放共享充电宝进行收益测试,算出平均值后给予商户固定的“进场费”,无需分成给商户。后两种模式对代理商的经营压力更大,点位的收费价格也更高。
因此,有些定价也是由代理商决定的,因受疫情影响,线下客流量有所下降,也刺激了部分代理商进一步提高单价,但这种高入场费和高分成的存在,共享充电宝平台利润被不断摊薄,甚至呈现负利。
有关部门监管需严格监管
2021年6月3日,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会同反垄断局、网监司召开“共享消费”领域行政指导会,哈啰、青桔、美团、怪兽、小电、来电、街电、搜电等8个“共享消费”品牌经营主体参加。会议要求明确定价规则,规范市场价格行为和竞争。
随处可见的充电桩。
此外,也有专家指出,在共享经济发展多年之后,其实现在面临的难题是盈利问题,共享经济的成本和它利润之间的不匹配问题,是持续存在的。本次充电宝涨价力图降低自身的运营压力,然后平衡自身的运营成本,这种涨价是符合它自己的市场规律的。
在记者采访中,很多市民表示,共享充电宝涨价应该明码标价,而且要在显著的位置提醒消费者,无论是在APP里面还是在现场的机器上,都要提醒消费者你的价格已经发生了变化,避免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出现这种被动消费的现象。“同时,也希望有关部门对涨价问题进行监管,给广大消费者一个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