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党的十八大以来,怀化市发展和改革系统用勤劳和智慧、激情与拼搏,让10.39万贫困人口从此挪出穷山窝,迈向新生活,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走出怀化“稻”路,成功入列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成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门户城市,让这座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的山城迈入“陆港时代”,正式走上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之路。
沅陵县太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做好规划谋划,提升服务决策水平
战略谋划揽全局。从“十二五”期间的“构筑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战略构想,到“十三五”期间的奋力实施“一极两带”和“一个中心、四个怀化”,到“十四五”期间建设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门户城市、西南地区现代综合物流枢纽城市、五省边区生态文明中心城市、武陵山片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三城一区”战略目标,面对国家、省每一次的战略调整,怀化都能立足优势,找准定位,精准做好战略规划,挤上时代飞速前进的列车。十年间,怀化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从发展的边缘地带,一跃成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联接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空间布局中的“南翼”运输通道节点城市、“多点”支撑中的生态和创新特色城市。
怀化国际陆港俯瞰图
抢抓机遇落先子。2019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将怀化定位为“重庆-怀化-柳州-北部湾”主通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打开了整个中西部地区通往东盟最便捷的国际路径。怀化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抢先布子,与广西北部湾签署《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合作协议》,共建“怀化-东盟”物流大通道。2021年,怀化开始建设怀化国际陆港。2022年,怀化正式加入西部陆海新通道“13+2”省际协商机制。怀化这座不沿边、不靠海的城市,正式成为湖南省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窗口,架起了省会长沙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东盟的重要桥梁。
紧跟时局创新机。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怀化立足自身能源优势,全力谋划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2012年,全市只有水能得到一定开发,风能、光伏还处于“零”开发阶段。到2021年,怀化水能已开发492万千瓦,实现年发电220亿度,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分别占全省32.4%、29.8%,均居全省首位。风电装机容量94.1万千瓦,占全省风电装机容量12.82%;光伏装机容量9.72万千瓦,占全省光伏装机容量2.36%。随着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提出,怀化致力于打造成沅水流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动实践的样板典范,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努力破解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度量难”“交易难”“变现难”“抵压难”等“四难”问题。300万亩国家储备林项目与中林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即将发布《2010-2021年怀化市GEP核算报告》,将成为全国第一个地级市核算GEP变化趋势的报告。新的十年,随着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的不断加快,怀化立足自身发展需要,正在积极谋划推进鹤中一体化建设,将怀化成科技创新及人才集聚高地。
聚焦重点项目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
创新机制促发展。十年来,怀化牢固树立“产业优先、项目为王”理念,持续开展“创先争优百日大会战”和“奋战开局年见到新气象庆祝百周年”“阔步新征程奋力闯创干喜迎二十大”等活动,建立了项目前期工作考评细则等一系列制度办法,形成了以投资和项目建设促发展的推进机制。“十二五”期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达23.1%,2015年跃上千亿台阶。“十三五”期间,全市年均增长率达11.9%。2012年-2021,全市年均实施重点项目300个以上,累计完成重点项目投资5418亿元。
争资争项促发展。积极争取一切有利于怀化发展的项目资金,不断加大投入,怀化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在交通,“米”字形铁路网、“井”字形高速公路网、“永”字形水运网、放射状航空网和“渔网状”普通公路网多层叠加,交通网呈现出“雪花状”,成功入列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在城区,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宽阔通畅,一座座桥梁飞架南北;在农村,小城镇建设独具特色,乡村公路不断延伸,特色产业规模壮大,乡村旅游业蓬勃兴起。招商引资促发展。在良好项目建设环境下,超威集团、东旭集团、木林森股份等“三类500强”企业项目相继落户,中车、大唐、格力、三一重能等知名企业洽谈合作事宜,怀化正逐渐成为企业争相投资的热土。2012年,怀化招引的“三类500强”企业项目仅11个,2022年已增长到113个。
加快产业发展,培育发展新动能
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实现了由单一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麻阳冰糖橙、靖州杨梅、新晃黄牛、怀化碣滩茶等品牌实现了从小规模到大基地,从小经营到大市场,从小生产到大产业的转变,产业规模优势向品牌优势的华丽转变。工业规模持续扩大,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四上”企业连连攀升,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由460家增加到630家,“四上”企业总数突破2000家,产业园区发展到“3+1+13”,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比超过60%。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15年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怀化第一大产业。芷江受降纪念坊、洪江古商城、溆浦穿岩山等特色景区享誉国内外,2021年全市年旅游接待量、年旅游收入分别是2012年的4倍,5.4倍。
助推脱贫攻坚,真情保障民生福祉
麻阳龙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怀化地处湖南西部,是湖南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是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的前沿阵地,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十三五”时期,怀化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2018年底提前两年全面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建设任务,共建成集中安置区330个,建设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的易地扶贫搬迁住房26206套。搬迁完成后迅速启动后续帮扶工作,投资3.1亿元,完成后续配套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超前实现搬迁与帮扶“无缝衔接”。2020年怀化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被国家发改委授予“全国‘十三五’搬迁工作担当有为集体”。编制《怀化市“十四五”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规划》,建立健全“1+2+N”后续帮扶工作治理体系,在“强化组织、优化环境、增岗就业、产业聚集、示范创建”五大方面精准发力,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联席会议”成为全国首个更名机构,13个县市区同步调整,实现后续帮扶工作“永不断档”,创造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怀化经验”。目前,怀化共创建“集中安置综合示范区”4个、“后续管理示范区”34个、“就业帮扶示范区”34个、“产业发展示范区”34个、“自主创业示范户”156户、“分散安置示范户”146户;安置点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帮扶工作队;组织开展专项督查,让常态化动态跟踪巡查督导工作覆盖到后续帮扶全领域。2021年,怀化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成为湖南省唯一一个获得国务院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奖的市州。
抓实粮安考核,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湖南省2021年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在怀化举行
怀化是杂交水稻发源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这里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怀化贡献。十年间,怀化以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为抓手,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先后出台坚决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1+3”系列文件,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政策依据。同时,着力抓好耕地保护、粮油储备、应急保障、质量监管、节粮减损等重点工作,构建起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2013年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市,靖州、溆浦、洪江市、芷江被认定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2014年湖南首个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在怀化设立,溆浦县第四期超级稻百亩方亩产创造了1026.7公斤的新纪录;2018年通过“包罐轮换”双向竞价交易方式,有效减少储备粮轮换价差亏损,减轻财政负担,实现政企双赢;2021年粮食轮换机制创新、智能粮食管理系统推广使用和运维等工作经验在全省推介,是全省首个获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的非粮食主产区。目前,全市累计制种面积达300余万亩,生产杂交稻种子4.5亿公斤,耕地保有量514.25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83.07万亩,均高于省定目标。
勠力同心、砥砺前行,风雨兼程、天高海阔。怀化市发展和改革系统将以新的面貌、新的姿态、新的形象,推动全市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提升、与“强省会”战略的协同联动能力全面增强,扛稳扛牢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加速建成湖南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融入“一带一路”的重要门户,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刘空军 邱承 储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