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非遗夏布碰撞传统笔墨,会擦出怎样的艺术火花?水墨晕染开来,浓淡相宜,在夏布上展现出美轮美奂的山水画卷……用来制作夏季服饰和蚊帐的汉族传统纺织品在青年职业画家王飞涯手中变成一幅幅独一无二的潇湘山水,夏布的独特质地与细腻的中国传统笔墨相融,一股强烈的艺术冲击力扑面而来。
夏布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已有千年,又叫苎麻布。是以苎为原料,手工纺织而成的纯麻纤维制品,是驰誉中外的汉族传统纺织品,其制作工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让湖南浏阳和江西新余盛产夏布,让艺术家王飞涯萌生了将潇湘山水画在传统夏布之上的念头。
游四方、画四季,王飞涯每年都会从湖南浏阳或家乡新余精选一批高质量的纯手工纺织夏布,用于中国传统山水画创作。“材料是艺术的第一语言,利用特殊的材料把握艺术的特性,就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美感。”王飞涯说。
初秋时节,走进位于湖南长沙后湖国际艺术园的源社(王飞涯工作室),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幅幅悬挂于墙上的夏布画,这些作品皆取材于潇湘山水,主要以东江湖“小青绿”系列为主,其风格清新自然,飘逸灵动,古拙淳朴,温润如诗……
埋首传统笔墨多年,王飞涯以文化为魂,以创意领航,将非遗夏布与中国传统绘画巧妙创新融合,利用夏布天然形成的色彩差异,结合传统手工技艺生产过程中自然行成的肌理效果,创造性地在夏布上画出独特的潇湘山水,让人既望得见山水外表、又能看得见文化内核。
王飞涯介绍,纯手工纺织的夏布纹理独特,质感鲜明,保存周期长,具有不可复制性和仿冒性,能使其发挥最大的价值。夏布上作画,是特产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合,也是文化与非遗融合的典型代表。“接下来,我将继续创作更多体现时代精神、彰显湖湘特色、符合大众审美的夏布画作,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传统笔墨和非遗之美。”王飞涯说。(刘畅 曾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