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贵州-中国改革报看贵州,贵州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贵阳国际城:光和图书馆,馆藏万册书

2022-08-26 14:43:50 来源:中国改革报-改革网 

这是一个建在山崖上的图书馆。

纯白色的建筑主体、巨大的玻璃幕墙、高高耸立的电梯井,成为贵阳国际城社区一道独特的风景。

(建在半山腰的图书馆。)

近年来,贵阳市南明区提出建设“三感社区”,以“满足居民生活需要,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打造“15分钟生活圈”。为此,贵阳国际城以“光和”为理念,在社区打造了包括光和业主食堂、光和社区微公交、光和邻里活动中心在内的全龄生活空间。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8月25日,建筑面积480.03㎡的光和图书馆也将试运营,迎来它的第一批读者。

选址

去年6月,钟本斌围着国际城小区走了一圈又一圈。作为国际城项目工程总监,他和团队要为光和图书馆选择一个“最佳”位置。

按理说,小区入口处人流量大、地势平坦,应该挺合适的。但是,修建图书馆,需要周边环境相对安静,而且最好能辐射到小区大部分组团,方便居民借阅图书。

(图书馆门口。)

综合各方面考虑,光和图书馆位置定在了国际城I组团附近,位于社区中心区域。“我们测试过,无论从哪个组团步行前往图书馆,都不会超过15分钟。”钟本斌说,环绕国际城内部线路运行的光和社区微公交,也可以在图书馆位置设置站点,方便居民前往。

地点定了,问题也随之而来。这块区域是一面山崖,山崖的上方和下方都是小区内部道路,图书馆只能修建在半山腰。

国际城项目工程人员与专业的合作伙伴——上海设计院经过几个月的沟通、磋商、研讨,最终敲定了设计方案。

修建

图书馆主体建筑位于半山腰,有一部分区域突出悬空。对于有着多年一线建设经验的中国铁建地产贵州公司工程人员来说,修建这样的建筑并不难。在一年多的建设工期中,钟本斌和一线工程人员觉得,最难的是修建电梯井。

(高耸的电梯井。)

按照设计,在山崖底部要修建一个长8米、宽2米、高度近40米的电梯井,内部要安装两部电梯,方便山崖上下端的居民通过电梯抵达半山腰的图书馆。

然而,这个垂直于地面的独立筒体结构的混凝土建筑,周边没有任何附着连接。并且,因为下方小区内部道路比较狭窄,操作面非常局限,每次最多只能容纳三四名工人同时在电梯井位置施工,“每升高一米,施工难度就会成倍增加”。施工方动用了200吨的重型吊车,每次起吊200多公斤的建材到电梯井所在高度。

在工程人员的精工细作下,电梯井这个大难关终于被攻克。很快,与图书馆和山崖顶部道路相连的两个钢连廊也顺利完工。

(图书馆采用大玻璃幕墙,室内光线充足。)、

内部

图书馆内部面积约480㎡,分为儿童阅读区、自习区、成人阅读区和长者阅读区,每个区域摆放着相应的书籍和设备。

(书籍已经上架。)

因为图书馆位于小区内部,预计未来儿童和老年读者相对较多。为了让两个群体在阅读时相对独立,不互相打扰,图使馆专门将儿童阅读区和长者阅读区设置在两端。

(内部设置了自习区。)

近年来,各大城市都出现了付费自习室,各类图书馆的免费自习室也时常“一座难求”。为此,光和图书馆也设置了八九个座位的自习区。另外,沿着图书馆玻璃外墙也有几十个阅读位,满足各类人群阅读、学习的需求。无论自习区还是阅读位,都为读者准备了一盏绿色的智能台灯。这个台灯,不仅可以照明,将拥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放在灯座上,还能即时为读者手机充电。手机没有无线充电功能也没关系,底部还有一个USB接口,可以插线充电。

(每个座位配备了智能台灯,可以无线充电。)

在图书馆入口处,摆放着自助办证机、自助借还书机、移动还书箱、图书杀菌机等专业设备,方便读者自助借阅图书。

就绪

8月25日13时,光和图书馆将开始试运营,届时,这个建在山崖上的图书馆将迎来第一批读者。

试运营期间,每周一闭馆整理图书,周二至周日的开放时间为13:00—18:00。

作为南明区图书馆的分馆,光和图书馆目前已有万余册图书上架。按照光和图书馆的设计,未来可提供3万册图书的容量。“后期补充的书目,将根据试运营期间读者的反馈和建议而选择。”中国铁建地产贵州公司社区运营工作人员说,读者每次可以借走3本书籍。

“我们已经入住国际城10年了,没想到家门口的配套设施还在不断更新提升。”业主陈先生说,未来,他将和孩子一起在光和图书馆遨游书海。

(光和图书馆俯瞰图。)


[责任编辑:罗小丽]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