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湖南-中国改革报看湖南,湖南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湖南“非凡十年”:沿着经济高质量发展航道笃定前行

2022-08-22 16:33:01 来源:改革网 邢成敏

本网讯 记者邢成敏报道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提出了“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要求湖南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

8月18日,在湖南省委宣传部召开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湖南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周海兵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呈现蹄疾步稳态势。在国家组织的各省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中,湖南省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逐年上升,位居同类省份前列。

经济总量不断跨越、创新成果接踵涌现、区域发展格局大幅优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民生事业取得显著成就、粮食能源安全防线不断筑牢……从经济发展基础到粮食能源安全,湖南以奋进为笔,书写了成就非凡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年答卷”。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经济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

这十年,湖南着力推动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经济总量不断跨越。湖南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突破2万亿元跃升至2020年的4万亿元,连续跨越3个万亿级台阶,今年全年有望突破5万亿元再上新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关口,较2012年实现了翻番。

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事项大幅精简,“一件事一次办”成为全国政务服务知名品牌。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1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结果中,湖南排名全国第8位、中部第1位。

实体经济不断壮大。着力培育市场主体,湖南全省“四上”企业达到4.71万家,较2012年增加1.71万家。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形成了3个万亿级、1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持续落实稳经济扩内需促消费系列政策措施,充分挖掘市场潜能,消费市场实现平稳增长,人均消费支出由2012年的14609元增长至22798元。

坚持推动科技自立自强,

创新发展的特征更加明显

这十年,湖南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研发投入大幅增长。湖南全社会研发投入由2012年的287.7亿元跃升至2021年的1000亿元以上,跻身全国前10。研发投入强度增长较快,由1.3%提升到2.2%以上,提升幅度居全国第2、中部第1。

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创建长株潭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构建起“1个国家级+11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岳麓山实验室、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湘江实验室、芙蓉实验室“四大实验室”建设全面推进。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超级杂交稻不断刷新“中国产量”,“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频频展现“中国算力”,超高速轨道交通牵引技术支撑高铁跑出“中国速度”。

创新企业不断壮大。2021年,湖南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双突破万家。十年间,湖南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31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3%提高到60%以上。创新综合实力连续进位到全国第11位,企业创新综合指标在全国排名第8。

坚持城乡区域统筹均衡,

协调发展的态势加快形成

这十年,湖南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区域发展格局大幅优化。湖南大力实施强省会战略,长株潭一体化加快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快建设,湘赣边、湘鄂渝黔革命老区整体纳入国家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范围。

基础设施水平大幅提升。交通方面,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形成。全省铁路总里程达5909公里,其中高铁2240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7000公里,湖南全省高速公路基本成网、高速铁路基本成环,张吉怀高铁开通运营,常益长高铁将在年底通车。建成了以长沙机场为枢纽的共9个民用运输机场群。能源方面,供给能力不断加强,南昌—长沙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永州电厂等一批标志性重大能源项目建成投产。“宁电入湘”、抽水蓄能、风光清洁能源等一批重点工程加快建设。水利方面,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大兴寨水库开工建设,洞庭湖重要堤防加固等重大水利项目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基本实现全覆盖。信息化方面,100%的城镇和行政村实现光纤网络通达,5G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正在加快布局。

新型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进,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9.7%,相比2012年提高13.05个百分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建成城市道路超过2.4万公里,长沙地铁运营里程突破160公里。

城乡均衡水平大幅提升。十年间,湖南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大幅增长,由2.13万元、0.74万元增加到4.49万元、1.83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缩小至2.45,下降0.42。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色发展的成效逐步显现

这十年,湖南着力推动“守护好一江碧水”取得新成效,绿色发展指数进入全国前十。

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湖南以“一江一湖四水”为重点,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7.3%,湘江流域水质优良率达98.7%,比2012年分别提高10.1、10.6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1%,空气质量和水体质量明显改善。

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2021年,湖南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煤炭消费占比由60.8%降低至54.8%。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00家,国家级绿色园区10家,绿色发展指数进入全国前十,实现了让绿水青山更美,金山银山更多。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全省生态环境质量。2021年,湖南全省森林覆盖率59.97%、湿地保护率70.54%、水土保持率达86.08%,均实现稳步改善,自然生态持续净化。

坚持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开放发展的格局更加优化

这十年,湖南着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

对外开放合作成效显著。十年来,湖南对外开放“朋友圈”持续扩容,与103个城市结成国际友好城市,同全球22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在湘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188家。外贸规模持续攀升,烟花、湘绣等成为国际市场新宠,全省进出口总额从不足1400亿元增加到接近6000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长达25.2%。

对外开放平台加快建设。湖南自贸试验区加快建设,中非经贸博览会、世界计算大会等长期落户。十年间,湖南建成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18个国家级园区、7个海关特殊监管区、4个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3个国家一类口岸、13个进口指定口岸、22个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等,开放平台内陆地区领先。

对外开放通道加快建设。初步形成了以长沙为集结中心,向北做强中欧班列对欧洲、中亚的国际物流通道;以岳阳为集结中心,以江海联运的方式,从长三角港口群出海的通道;以株洲为主集结中心,衡阳为副集结中心,打造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以怀化为集结中心,对接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以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为集结中心,联动张家界机场和常德机场共同发展的航空通道等国际开放通道。

坚持尽力保障改善民生,

共享发展的水平稳步提高

这十年,湖南着力办好民生实事,解决民生突出问题,让全省人民共享更多发展成果。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68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92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69.4万人实现易地扶贫搬迁,脱贫地区农民人均收入从2013年的5715元增加到2021年的13537元。

疫情防控取得重要战略成果。湖南坚持科学精准防控疫情,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

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高。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保障工作扎实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101所芙蓉学校全部投入使用。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创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和县级二甲公立医院实现全覆盖。

坚持守住发展红线底线,

安全发展的保障不断巩固

这十年,湖南着力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重点领域风险,全面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础。

经济风险防控有力。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落实“六个一批”风险缓释措施,持续推进存量政府债务化解。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维护房地产业保持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长沙房价收入比维持较低水平。

经济安全较好保障。湖南落实粮食安全主体责任,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总体稳定,2021年湖南全省粮食总产量614.9亿斤,创6年新高,较2012年增产13.6亿斤。强化能源保障,全省电力最大供应能力达到4000万千瓦,较2012年增加2000万千瓦。同时,全力保障全省安全生产,着力在抓实抓细全省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在化解矿山、危化、交通运输、建设施工、消防安全等重点领域风险上下功夫,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曾盼明]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