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广西-中国改革报看广西,广西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小水塘大产业,增收致富美乡村

2022-08-16 14:03:15 来源:改革网广西  左科举

本网讯 “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全其自然......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养鱼记》中描写了修筑鱼塘的趣事和心境。如今,随着“美乡村”驱动战略的实施,钦州掀起了乡村建设的热潮,昔日闲置的小水塘也换发出新的活力,成为村民休闲议事的新场所。

钦州,一个有内涵的滨海城市,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悠久的水产养殖历史。近年来,钦州市持续深化农村“三变”改革,释放了“海”的潜力、激发了“江”的活力、提升了“池”的魅力,培育灵山县成为“中国淡水鱼苗之乡”,钦南区成为“广西对虾之乡”。据统计,2021年全市水面养殖面积达44.26万亩、产量51.07万吨、产值79亿元,其中淡水养殖面积14.5万亩,产量38.48万吨;海水养殖面积29.76万亩,产量12.59万吨,实现了“资源变资产、水塘变风景、鱼虾变钞票”,带动了农文旅产业的发展,催生了竞技垂钓产业链的发展。


向海而生,开放而兴

立足海的优势,发挥海的价值。钦南区龙门港镇、犀牛脚镇、大番坡镇、康熙岭镇等8个镇,在惠农政策扶持下,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农户”“公司+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等利益联结模式为基础,盘活闲置咸淡水塘,开发养殖海域,大力发展养殖产业,打造了龙门渔家海上牧场、七十二泾观光垂钓经济带、大蚝养殖示范区、南美对虾养殖基地、标准化鱼塘等产业,带动74个村委、1.5万农户、8万农民参与到产业链条上,创造价值约61亿元。其中康熙岭镇团和村培育了38家对虾鱼苗场,年育苗能力60亿尾以上,养殖面积达到5.2万亩,产值约13亿元;大番坡镇葵子村引入浙江老板投资70余万元,改造旧塘,建设300余亩的标准化冬棚养殖基地,年内可带动百余人增收致富。


生态运河,宜渔则渔

一湾钦江水,哺育一方人。我市灵山县拥有淡水鱼苗繁育场80多家,年产淡水鱼水花1000亿尾、各种规格育苗30亿尾,畅销国内外,年产值3亿多元。随着平陆运河世纪工程的启动,钦州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让我们重新审视水的经济价值和淡水养殖的空间。灵山县、钦南区、钦北区作为运河流经地和运河经济带打造点,传统淡水养殖也迎来了改造升级机遇期。其中灵山县陆屋镇、沙坪镇;钦南区久隆镇、大番坡镇、沙埠镇;钦北区平吉镇等镇结合“美乡村”驱动战略的实施,根据沿线村屯自然禀赋和地理位置,分类分批将传统小水塘、闲置小水塘改造列入“美丽村屯”示范村建设内容,按照宜渔则渔的原则,立足用活“中国淡水鱼苗之乡”的优质鱼苗的理念,做好技术指导,把水塘变为美化村屯的“公园”、增收致富的“鱼塘”。


魅力小池,增收致富

小池虽小,能容乾坤。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在农村,成败也看农村,据统计,我市15877个集体经济组织,其中4658个已盘活小水塘养殖鱼虾创收,养殖水面面积约10.23万亩。其中钦南区沙埠镇油路村委上下虎坝在村支书的带领下,以“美丽村屯”示范村建设为契机,运用“政府主导+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社会资本参股经营+群众土地入股”的发展模式,采用“3+3+3+1”的利润分配方式,一手抓黑臭水体治理,一手抓休闲垂钓,盘活了100余亩撂荒水塘,增加就业岗位78个,年收入约111万元,人均纯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

[责任编辑:龚成钰]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