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我市通过建立健全机制、压紧压实责任、严格严实考核,确保驻村工作队扎根在村、帮扶在村,不断提升驻村帮扶工作凝聚力和战斗力。
“建机制、强组织”,压实主体责任
一是健全管理机制。结合实际出台《来宾市驻村工作队和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队选派管理办法》,围绕选派要求、职责任务、教育管理、考核奖惩、组织保障等方面制定具体措施,进一步压实各级驻村帮扶责任。二是强化管理机构。在6个县(市、区)成立工作队党委,由县级工作队党委统筹管理驻村工作队各项工作。指导全市66个乡镇成立工作队管理办,由分管驻村工作队的乡镇副职担任工作队管理办主任,进一步明确乡镇分管工作队职责。三是压实管理职责。明确工作队党委书记、副书记和各委员工作职责,每两个月召开1次工作例会,并邀请县(市、区)分管乡村振兴相关工作的政府副职和相关部门领导参加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工作队有关问题,充分发挥县级工作队党委牵头抓总职责。各乡镇工作队管理办主任负责协助所在乡镇实施对驻村工作队和驻村工作队员的日常管理,强化工作调度,交流工作经验,研究改进工作措施。
“全覆盖、零缝隙”,聚焦问题导向
一是实地走访调研。2022年1月印发《关于对驻村工作队员和村“两委”干部全覆盖走访调研的通知》,市、县两级联合组成工作指导组,采取访谈和现场查看台账的方式,对驻村工作队员熟悉村情民意、应知应会政策情况和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情况进行摸底,全面摸清“家底”,掌握驻村工作队员实际开展工作情况。二是建立工作台账。及时梳理驻村工作队员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并将驻村工作队员评为“优秀、较好、一般、差”4个等次,实行“一人一档”。据统计,被评为“优秀”等次的队员331名,占比33%,被评为“较好”等次的队员572名,占比57%,被评为“一般”等次的队员88名,占比9%,被评为“差”等次的队员11名,占比1%。三是强化结果运用。针对全覆盖检查发现的问题,县级召开工作联席会议,制定整改方案,对4个评价等次分别采取跟进指导、强化培训、召回撤换等措施进行整改。全市对工作不深入、不扎实的27名驻村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召回撤换、谈话提醒和谈心谈话,其中调整不胜任驻村工作5人,诫勉谈话2人,谈话提醒4人,谈心谈话9人,召回撤换7人。同时,适时进行“回头看”,实地核验整改情况,将整改成效纳入驻村工作队、工作队员年度考核范畴,将整改成效和年度考核结果,作为提拔使用、职级晋升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严考核、明奖惩”,用实考核结果
一是开展工作队述职评议。年初市县两级分别召开工作队述职评议会,聚焦主责主业,紧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际表现,采取“述职”+“点评”的形式进行,通过扩大评议人员范围,现场述职不仅邀请党委组织部部务委员,还邀请组织人才专责小组成员单位和组织部相关业务科(股)室负责人参加评议,充分保证评议人员的代表性。通过述职评议全面了解掌握驻村工作队作用发挥情况,营造比学赶超、力争上游、真抓实干的浓厚氛围。二是充分运用考核结果。及时对评议结果进行统计汇总,梳理提出意见建议,将各工作队的述职评议结果,反馈给县、乡党委,对排名靠前的予以表扬,对排名靠后的督促其认真查找存在问题和差距。工作队述职评议结果作为工作队2021年度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工作队队长的述职评议结果,作为工作队队长2021年度考核和重点一线考核结果的重要参考依据,切实增强工作队和工作队队长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三是压实责任提档进位。针对述职评议会反馈的问题,要求县(市、区)督促各工作队及时制定《述职评议反馈问题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进一步压紧压实各工作队和工作队队长工作职责,推动驻村帮扶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