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眉山市彭山区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加速农业农村改革集成转化,引领农业农村发展迈向现代化
中国改革报四川记者站 何广丙
“拥有美人指、阳光玫瑰等48个品种,不同的葡萄品种可满足不同的消费味觉,让游客甜蜜嘴里、美在心间,感受乡村采摘旅游魅力。”连日来,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葡萄园里,每天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
“种全中国最好的葡萄。”坚持品牌化、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种植,葡萄不仅成为彭山区当地农业特色产业之一,而且“彭山区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成为集多项农业改革成果转化的“集大成者”。
如何加速农业农村迈向现代化,破解“三农”瓶颈制约?近年来,彭山区充分利用承担中央、省、市多项农村改革试验区任务,大胆改、勇敢闯,围绕“人、地、钱”生产要素,将规划引领、要素保障、服务指导、创新体制机制等举措落实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以“全域园区”理念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改革成果聚集转化,农业农村发展迸发出强劲活力。如今,彭山区靠着“金土地”、种出“金果果”、端上“金饭碗”,继续追逐着“甜蜜”梦想。
抓规模化种植
推动改革集成转化
“红彤彤的葡萄挂满了大棚,采摘、打包、运送,到处一片繁忙景象。”在彭山区观音街道果园村,满园葡萄应有尽有。“2014年5月,流转土地260亩,成立了金果果业专业合作社,建立起全国先进的葡萄标准化生产基地,并创建了‘果怡’品牌。”说起抓规模化种植,给自己及村民带来的变化,合作社创始人杨志明高兴不已。
和杨志明所在的企业一样,走规模化特色农业种植,全村已实现优质鲜食葡萄的产销同步接轨现代化、智能化、网络化。“2021年11月,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彭山区观音街道果园村赫然在列。”作为推动农业农村改革集成转化的践行者,2011年开始,果园村将葡萄作为主打产业,一串串葡萄成为当地村民们的“致富密码”。
“葡萄是最响亮的名片,也撑起了‘亿元村’的底气。”彭山区观音镇果园村党支部书记李永伟说,“果园村地处彭山区葡萄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域,全村葡萄种植面积7500余亩。其中,高端品种42个,2021年实现总产值两亿元,人均纯收入3.7万元,辐射周边村社种植葡萄1万余亩。
“向改革要动力,大力推动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科学化种植,彭山区一直不遗余力。”彭山区有关负责人说,2020年,彭山区委、区政府创新体制机制,率先成立了眉山市彭山区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工作委员会、眉山市彭山区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理委员会,明确了园区相关工作职责,为各项工作协调推进提供了组织保障。
自园区成立以来,引品种、学技术、强基础、树品牌、拓销路……园区大力推动农业改革成果集成转化,邀请专家学者驻点指导,探索开展技术改良,大力推动绿色培育、绿色种植,为区域农业产业转型迈出了铿锵步伐。
如今,该区正立足区情、农情,充分发挥成眉同城“桥头堡”作用,从产业发展、产业融合等入手,按照“全域园区”理念,高标准编制现代农业示范园总体规划,依托设施葡萄、晚熟柑橘、水稻制种等优势主导产业,高起点规划葡萄、柑橘、稻药等6个现代农业园区,实现规划全覆盖。园区产业发展正成型成势,展现出强劲动能。
抓专业化培育
不断夯实人才支撑
“流转土地上百亩,带动数百乡邻科学种植特色农业,成为再造乡土、振兴乡村的生力军。”怀揣返乡创业梦想,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研究生刘沈厅毅然回乡创业,成为彭山区拥有高学历的新型职业农民。
在彭山区,新型职业农民正蓬勃兴起,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中流砥柱。“彭山区把人才振兴作为推动乡村发展的关键抓手,大力营造乡村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生态环境。”彭山区有关负责人说。
为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彭山区一方面,瞄准本籍优秀群体,实施“雁归兴乡”行动,建立起覆盖全国12个地区320余名彭山籍在外优秀人才信息库,筛选重点回引培育对象210余人;另一方面,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组建葡萄、猕猴桃、柑橘、稻药、标准化养殖5个小分团,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将农业专业人才补充到乡镇事业单位,充实了基层专业人才力量。
如今,该区聚焦“点、线、面、体”四维拓展引育人才,让职业农民“引得进、育得精、留得下、干得好”。截至目前,全区共发展家庭农场1862户(省、市、区各级示范农场277户),全区家庭农场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5万元,乡村振兴人才困境正逐步破解。
抓产业链拓展
助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
为力促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彭山区积极探索“园区+”“农业+”“农户+”等农业经营模式,通过龙头企业牵头、新型经营主体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建立新型农业发展联合体,形成生产基地、精深加工、农旅融合、休闲康养等互为犄角、相互支撑的闭合型产业链条。
“目前,彭山区已建成推出古堰新桥田园综合体、凤鸣花谷等新产业新业态项目20余个,带动乡村旅游增收14亿元。”彭山区有关负责人说,为进一步夯实农业产业结构、补短板,彭山区积极推进“农户+公司”等模式,在技术、资本等方面扶持小农户发展壮大,让农户获得更多增值收益。
据介绍,为带动农户产业致富,彭山区积极探索建立入股利益分享、产业链增值共享等联农带农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以市场经济手段带动农户获得最大收益、以农业产业化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路径。并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校地合作,建设专家大院1个,推广葡萄厢垄微耕机运用、水肥一体灌溉等实用技术15项,科技推广应用率达100%。
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彭山区优化了乡村布局、繁荣了农业产业、促进了农旅融合,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步伐明显加快。目前,全区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600余个,特色水果种植面积达到13.2万亩,实现产值14.59亿元,有力推动了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