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江西-中国改革报看江西,江西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江西于都:瞄准就业“关键点” 走稳后扶“新长征”

2022-08-10 23:01:47 来源:中国改革报江西 

中国改革报江西报道(肖章荣 张炜健 孙如圣 记者 张恩民)近年来,于都县扎实开展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紧紧瞄准就业这一搬迁后扶工作的“关键点”为搬迁群众“量体裁衣”走稳后扶“新长征”。

灵活就业,让搬迁群众“两头兼顾”

清晨,行走在于都县搬迁安置点思源社区的里仁路上,总能看到一群忙碌的身影。一大早,社区物业的工作人员就开始社区管护,清扫路面、修剪植被,让整个社区清爽、整洁。

今年31岁的王丽荣就是其中一员。2016年从黄麟乡流坑村搬迁至思源社区,因家中有小孩需要照顾,她无法外出务工,如何获取稳定收益成了一个难题。就在王丽荣一筹莫展的时候,帮扶干部找到她,根据家里情况,介绍到社区物业公司工作,每月工资3000余元。 

▲搬迁群众王丽荣在社区物业公司服务社区居民

目前,思源社区物业共有员工12人,均为本小区搬迁群众,负责绿化管理、卫生保洁、治安管理等。“老人和孩子都不耽误照顾,每个月工资按时发。”对于家门口有一份工作,还能为小区作贡献,王丽荣很满足。

在于都县,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近年来,于都县从实际出发,因人施策,依托安置点附近企业,鼓励搬迁群众通过灵活就业,实现了就地、就近务工增收,为一批需要照顾家庭的群众带来了稳定收益,让搬迁群众实现了“两头兼顾”。

截至当前,于都县实现搬迁灵活就业744人,占搬迁户劳动力的23.4%。

搭建平台,让搬迁群众“方便就业”

“这个APP简单好用,我在家不需要别人帮助,自己就能找到工作。”说这句话的是搬迁户赖章和。

为让搬迁群众省心省力找到满意的工作,2020年,于都县自主研发了智慧就业“村头宝”,与江西省人社厅就业信息网相联通,定期更新务工就业信息。同时,还将本县工业园区用工需求,及时在“村头宝”推送,让搬迁户足不出户即可了解到最新就业信息。

▲思源社区志愿者帮助搬迁群众开展“村头宝”线上面试

让搬迁群众感到最方便的是,“村头宝”可以实现线上面试,大大提高了就业精准度与效率。“小区附近有两个工业园、几百家服装厂,待遇也不差。我现在厂里当上了厂里的车间组长,到手月薪五六千元。”赖章和高兴说,自己就是通过“村头宝”顺利在于都工业园区兴雪莱服饰厂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目前,于都已在全县200人以上的6个安置社区的便民服务中心安装了就业服务“村头宝”。通过一站式服务平台,搬迁群众在便民服务中心现场就能了解就业帮扶政策、查询符合自身需求的招聘信息、参加园区企业线上面试等。

据统计,自安装“村头宝”以来,于都县搬迁群众现场查询就业信息3000余次、参加线上招聘面试600人次,已有388人在安置点周边工业园区入企就业,占搬迁户劳动力的12%。

政策服务,让搬迁群众“自主创业”

“党和政府给了我这么优惠的政策,让我从山里搬到了县城,我更要勤奋努力,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思源便民超市店主王书荣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思源便民超市是于都思源社区最早开业的临街商铺。王书荣一家2016年从村乡茶坑村搬迁至思源社区,在了解到搬迁群众自主创业三年免店租且有创业资金补助的政策后,夫妻俩开办了思源便民超市。经过几年精心经营,如今,超市年盈利可达10万元左右。忙不过来了,夫妻俩还按3000元/月的标准,聘请了社区的3名搬迁群众。

对于未来,王书荣充满了信心。他准备扩大超市规模,增加货品种类,给社区提供更好的服务,带动更多人就业。

于都县坚持抓创业促就业,鼓励和支持有创业意愿的搬迁户自主创业,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乘数效应,为有强烈创业意愿、有良好项目基础的搬迁户提供产业振兴贷款等政策,并提供创业指导和跟踪服务,目前已帮助16名搬迁户通过进驻电商平台等方式自主创业,带动了321名搬迁群众就业增收,有效帮助搬迁户以创业带就业,以创业促增收。

兜底就业,让搬迁群众“增收无忧”

今年61岁的谢九发,一家4口人。谢九发多年瘫痪在床,需要妻子周字香长年照顾。2018年底,一家人搬迁到岭背镇中心镇安置点,除了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外,周字香还聘用为社区公益岗保洁员,从事社区保洁。闲暇之余,她还到楼下的就业帮扶车间拿货回家做,边照顾丈夫边做手工,增加一份收入。

“以前在山沟沟里,啥也不方便。现在搬出来了,家门口就可以做事赚钱。”对于能靠自己双手挣钱,周字香感到无比欣慰:“家里安顿好了,儿女能放心外出打工挣钱。不能总坐等着政府帮,过好日子还要靠自己!”

为让弱劳动力、半劳动力等就业困难搬迁群众实现稳定就业,于都县新开发一批针对搬迁群众的公益性岗位,月平均工资700元,仅2022年就新增49个公益性岗位,既增加弱劳动力、半劳动力等就业困难搬迁群众的就业收入,又满足了社区管理的需要。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于易地搬迁群众而言,就业最关键。”于都县乡村振兴局局长袁勇锋介绍,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县易地搬迁安置点建有12个电子、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低门槛的就业帮扶车间,让68户有劳动能力但无法外出就业的搬迁群众在帮扶车间实现就业,户均增收1万元左右;通过在安置区周边培育发展产业带动就业368人,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资产租赁、就业务工等方式,实现616户搬迁群众在后扶产业中获益增收。

目前,于都县有劳动力搬迁家庭就业率达98%,实现了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搬迁户家庭至少1人就业的目标,搬迁群众人均增收2558元。

“下一步,于都县将继续瞄准就业‘关键点’,持续为搬迁群众就业注入活力,让搬迁后扶越走越远、越走越稳,让搬迁群众与百万于都人民一起走好新时代的‘新长征’。”袁勇锋信心满满地说道。

[审核:张恩民  审签:李黄安  投稿邮箱:crdnews@163.com]

[责任编辑:吴悠]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