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哈尔滨7月13日讯 近年来,大兴安岭松岭林业局用“小蜜蜂”助推酿制出“大产业”。目前,全局有1700余箱蜜蜂,养蜂专业合作社4家,养蜂的有20余户。全局蜂蜜年产量达34吨,产值达270余万元。蜜蜂辛勤地为林业职工“酿”出甜蜜的致富路。
一片群山环抱的开阔草甸上,摆放着一盒盒整齐的蜂箱,蜜蜂自由穿梭在花丛中、衔蕊采蜜、酝酿甜蜜。松岭林业局气候条件好,植被覆盖率高,野生蜜源植物种类丰富,生长着黄芪、党参等上百种中药材,5月至9月百花相继盛开,是养殖蜜蜂的优质天然蜜场,也是酿制百花蜜的珍贵蜜园。
林场职工纷纷说出自己的致富经。
石头山林场陈延岭靠养蜂致富。在绿树花海中,他开箱查蜂,忙得脚不沾地。陈延岭高兴地说“这两天忙着换蜂王,起早贪黑忙碌,一点也不敢耽搁,自己感觉出后背流出的汗都应该是甜的。咱的蜜蜂采蜜杂,真正酿的是百花蜜,且花香浓郁、营养价值高,每年通过建微信群宣传,网上卖货,收益还是不错的。”
“去年水比较大,但没影响我的收成,110箱蜜蜂收获3800余斤蜂蜜,每斤40元,收入达到14万余元,4个月时间纯利润9万余元。”古源林场蜜蜂养殖户杨自文计算着收入,乐得合不拢嘴。
韩相峰是绿水林场一名地地道道的林区工人,虽已年过50岁,但思维一直很超前。2017年之前,种植过蓝靛果、黑木耳,投资少,但增产不增收,一年到头赚不了多少钱。在与当地养蜂蜂农聊天时,了解到林区的百花蜜不仅营养价值高、价格高,而且供不应求、市场认可度高。这让他瞄准了方向,锁定养蜂产业。韩相峰、侯杰老两口子在绿水林场检查站上“安营扎寨”,热火朝天地做起了“甜蜜事业”。
品质好的产品就是金字招牌。
零工业污染、中药材蜜源充足、气候干燥等林区资源禀赋,造就了林区蜂蜜独有的品质——花香味更浓、营养丰富、纯度更高,成为人们舌尖上的蜜之珍品。同时,也开创了变地域优势、资源优势、产品优势为市场优势、竞争优势、经济优势的先河。
松岭林业局把蜜蜂产业列为全局发展的重点特色产业之一,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制定《松岭林业局蜜蜂养殖五年规划》《松岭林业局蜜蜂养殖技术操作规程》等指导性文件。林业局、林场积极为养蜂人无偿提供场地、蜂房、蜂箱,提供销售服务、养殖技术、无息贷款等支持,推动了蜜蜂养殖产业的提档升级。
迅速兴起的养蜂业,已成为松岭林业局职工群众致富的“助推器”。(闫美琪 于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