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龙江-中国改革报看龙江,龙江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童话为何历久弥新?

2022-06-10 12:19:0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每一个童话故事都是一面神奇的镜子,它映照出人类内心世界的某些方面,也映照出儿童从幼稚走向成熟所必经的道路。

  在特定意义上,20世纪可以被称为心理学的世纪,因为人们获得了一种全新的认识自己内心世界的方式。弗洛伊德对潜意识的研究不仅开拓了心理学研究的新疆界,拓展了人们认识精神世界的视野,而且促使人们正视人性中的非理性因素,关注人的隐秘内心世界,关注那难以用实验数据来加以量化的心灵世界。弗洛伊德所提出的无意识观念重新塑造了当代艺术、文学和医学。

  20世纪以来,除了弗洛伊德,众多职业心理分析学家、精神分析学家、临床心理学家诸如荣格、拉康、埃里克森、弗洛姆、贝特尔海姆、阿恩海姆、阿瑞提、弗朗兹等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神话、童话及文学艺术作品和文学艺术形象。这些从事临床精神医学实践的专家将这样的人类精神产品作为各自学说的资源、例证和论据,进而阐明人类的心理问题。这一种实践前所未有地超越了心理学与文学的学科界限,使精神分析学与文学相遇在人性的领域。其中,心理分析和童话文学的跨学科交叉催生了当代童话心理学研究,心理分析学家通过返回童心世界,将童话作为自己的职业资源去探寻人类的精神世界,同时为人们揭示了童话文学之所以历久弥新,魅力长存的奥秘所在。

  童话的心理学研究主要包括以贝特尔海姆为代表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和以弗朗兹为代表的荣格分析心理学派。尽管关注的重点不同,但从整体看,它们都属于童话的深层心理学研究,都致力于揭开那些被日常话语遮蔽起来的,恰恰能在童话故事中得到最充分体现的无意识信息和心理意义。而且两者都认为,童话以象征语言传达出人类千百年来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智慧,揭示了许多有关人生和人心的基本真理。由于这些精神分析学家大多具有长期与心理障碍患者打交道的经历,所以深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深知心理疾病比之身体疾病为害更大,也更能体会到童话文学对于儿童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贝特尔海姆的童话心理学主要包括童话教育诗学和童话艺术论两大部分。童话教育诗学的支点是人的生命节律和成长节律,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涉及到从幼儿到青春期少年的生理和心理成长的各个阶段。这涉及儿童的性教育和有关儿童人格发展阶段,强调用童话对儿童和青少年的人格发展施加积极的影响。根据贝特尔海姆的童话艺术论,童话的精神魅力不仅来自它无限丰富的心理意义,而且来自它独特的童话表现艺术,主要包括精神分析学意义上的童话“梦幻艺术”和模糊叙事艺术。

  童话微妙而深邃的“梦幻艺术”通过幻想、外化与投射等形式表现出来,不但具有梦的一般特征,而且是“集体无意识”作用的结果。它有前后一致的结构,明确的开端,展开的情节以及圆满解决问题的结局。童话里发生的事异乎寻常,不可思议,但总是被叙述得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似乎可能发生在所有人身上。甚至那些最离奇的遭遇也是用随意自然的方式叙述出来。这与梦境里出现的事情非常相似。童话世界里发生的一切使儿童感到十分奇特,十分古老、十分遥远,但又十分熟悉,十分贴切,似曾相识,似梦非梦,就像奇特的梦境一样既陌生又熟悉。正因如此,童话故事成为促进儿童人格发展的最好资源。

  贝特尔海姆用以阐释命题的童话基本上是传统童话,包括斯特拉帕罗拉的故事(《欢乐之夜》)、巴塞勒的故事(《五日谈》)、贝洛童话和格林童话等在内的具有原型意义的传统文学童话。在这个童话世界里,每一个童话故事都在不同的层面上呈现出丰富的意义,而作为一个整体它们具有人们难以穷尽的深层意义。每一个童话故事都是一面神奇的镜子,它映照出人类内心世界的某些方面,也映照出儿童从幼稚走向成熟所必经的道路。

  尽管童话故事最丰富、最深刻的意义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但它们总是通过象征语言与意象在不同层面上呈现永恒的心理意义,以多种方式丰富着我们的内心生活和人生历程。从弗洛伊德、荣格到贝特尔海姆这样的心理学家在职业生涯中对童话资源的运用;从诺瓦利斯、卡尔维诺到纳博科夫这样的诗人、作家对童话艺术的推崇,童话文学已经成为文化研究、文学研究、教育学研究、心理学研究、人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等人文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资源。

  童话叙事文学包括历史悠久的民间童话,和现当代作家创作的艺术童话和童话小说。在人类文明史上,童话是最古老、最具生命力的文学样式之一。相关研究表明,最早的文字记述童话当属公元前1300年的古埃及故事“命有劫难的王子”(The Doomed Prince)。一个王子降生之际,爱神哈索尔发出预言:王子命中注定将死于某种动物之侵害(鳄鱼,毒蛇,或狗)。故事出现了重要的民间童话母题——有关命运的预言;为免除致命的危险而让主人公与世隔绝,但却无济于事;遭受继母迫害;攀上高塔,解救被禁锢的公主,等等,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重要的民间童话母题,而且呈现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

  由于能够满足不同时代人们的精神和艺术需求,童话在当今世界仍然经历着持续不断的重写和新的讲述,而童话小说尤其以成熟的中长篇小说的艺术形式成为当代儿童文学创作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类型。“童话小说”的名称内涵彰显的是它与传统童话的深层血脉关系,以及它对传统童话的原型意义和文学表达的传承与升华。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童话叙事文学不仅承载着人类的历史经验和文化记忆,而且越来越多地融入了作者独具的人生体验、生活感悟。作为传统童话的历史发展和艺术升华,“童话小说”是童话本体精神与现代小说艺术相互融合的产物。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态势,但它的内核因素始终由童话本质所规定。其基本特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本质特征:爱的礼物(刘易斯·卡罗尔语)。人们一旦认识到童话最适宜儿童时,它就必然要承载人类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和深情关爱。这种爱的意识要体现童话对儿童成长的意义和价值。

  精神美学特质:“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童话的幻想性(非写实性与荒诞性)和美丽动人是童话内含的“珠玉”,其解放心智和想象力的乌托邦精神,使“童话山水”变得绮丽动人。

  艺术特质:亦真亦幻的叙述艺术(设幻为文,以实写虚,以实写幻,用最自然随意的语气和方式讲述最异乎寻常的遭遇和故事),是神奇性(奔放不羁的神话思维与想象)与写实性(日臻精湛的小说艺术手法)的完美结合。

  作为人类个体生命中一段特殊的初始阶段,童年本身具有与成年迥然不同的特殊性,尤其体现在生理发育程度及心智与精神活动的差异等方面。“道德的基础是美好的情感而不是理性规范”,对于少年儿童尤其如此。事实证明,对于幼年期的孩子,基于“规范伦理学”的理性教育总是收效甚微。童话叙事文学可以通过独特的审美艺术实现,将有关基本人性、基本伦理和基本现实认知的命题传递给少年儿童。

  如果从当代心理学解读现当代童话叙事文学,能够揭示许多重要的当代意义。

  比如,刘易斯·卡罗尔的两部“爱丽丝”小说,是在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迅猛发展的历史语境中产生的,深受工业革命以来的社会变革,以及科学认知成果带来的思想震撼的影响。作者从各种新思想、新视野和新科学及其带来的巨大变化中汲取了能量,继而通过童话叙事将自己的想象力前所未有地释放出来。事实上,在“爱丽丝”小说中,从想象的奇异生物到想象的奇异语言,工业革命时期有关进化与变异的视野,无疑为作者的想象力增添了强劲的动力。

  当时众多石破天惊的科学发现及引发的社会变革,深刻地拓展了包括卡罗尔在内的知识分子的认知视野,“爱丽丝”小说文本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哲思和文化因素。人们先后从文学、心理学、哲学、数学、语言学、符号学甚至医学等视阈去审视它们,各种理论阐述与发现层出不穷。从社会政治学角度看,爱丽丝寻求自我认同的努力象征着维多利亚时代的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期抵抗精神危机,建构新的认知体系的努力。与此同时,爱丽丝寻找自我的内心历程,也是当代人们在剧烈动荡与变革的社会转型期寻求自我归属的童话写照。

  对于伊迪丝·内斯比特,童话叙事成为其表达思想的最好方式。在她的幻想天地,尽管遭遇了魔法和精怪,孩子们并没有就此远离现实生活,而是自始至终穿梭于现实世界和幻想世界。这正是匠心所在:把现实与梦幻巧妙地融合起来,通过敞开时空阀门预设了广阔的历险和认知空间。与此同时,作者以少年主人公的现实生活作为舞台的中心,呈现了这两个世界所能奉献的最好的东西。从作者生活的时代出发,人们可以从此时此刻的当下进入其营造的童话叙事空间,既可以回到过去,回到远古,也能够进入“最近的未来”及遥远的未来。作品体现了人类认知的包容性特点,既可以回到过去的历史时空,也可以前往未来的时空,极大地拓展了儿童幻想文学的活动天地。

  作为英国爱德华时代(1901-1910)最重要的童话小说代表作之一,《柳林风声》不仅投射了少年儿童心向往之的理想生活状态——他们内心渴望的惊险刺激之远游、历险愿望的满足,而且是对于成长中的儿童及青少年的各种互补的人格心理倾向,以及理想的人格特征的形象化投射。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的内心体验缺乏逻辑秩序和理性秩序,无法像成人一样去理解和认识现实世界所发生的一切,而把“不相信悬置起来”的童话叙事文学,具有卓越的心理真实性,可以帮助儿童跨越现实世界与理想的生活状态之间的差距,同时满足他们追求生活理想的种种愿望。所以,童话常读常新,历久弥新。(作者:舒伟,为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高宝玲]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