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打造美丽中国老区样板 推动新时代巴中高质量发展

——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观察(六)
2022-06-08 21:48:11 来源:本网专稿 

开栏的话: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革命老区振兴工作,多次赴革命老区考察,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指引革命老区振兴取得重要成就。从今天起,中国改革报、改革网推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老区展新貌”系列报道,生动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革命老区的新变化新成就,激励革命老区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弘扬老区精神,满怀信心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国改革报 王进 李凌晨 高寒

90年前,红四方面军由鄂豫皖转战大巴山,以巴中为中心和首府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后来发展壮大为全国第二大苏区。从这里走出了徐向前、李先念等446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共和国开国将帅,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

去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明确包括巴中在内的12个城市为“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川陕革命老区巴中是四川省唯一入选城市。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革命老区考察调研,强调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近年来,巴中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的系列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围绕“三市两地一枢纽”发展目标,狠抓改革创新,推进红色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打通“两山”价值转化通道,走稳“绿色路”、吃好“生态饭”,加快生态之绿迈向发展之绿步伐,努力打造美丽中国老区样板,推动新时代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

擦亮红色文化品牌

推动“红”+“绿”文旅深度融

“赤化全川”、“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在通江县的悬崖峭壁之上,当年红军凿刻的标语十分醒目,时时刻刻激励着当地人民奋勇前进。

1932年12月18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从通江县两河口入川,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通江也成为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府。李先念、徐向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王树声、许世友等446位共和国将领在通江浴血奋战两年多,孕育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

在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长眠着25048名红军烈士。这里是全国安葬红军烈士最多、规模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

近年来,通江县坚持以创建川陕苏区王坪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引领,以县城、永安、两河口等地为依托,大力开发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等,着力推动集祭拜瞻仰、传统教育、研学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坚持以诺水溶洞、空山天盆、唱歌石林为依托的绿色生态旅游发展;坚持以传统村落、特色山水、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依托的乡村全域旅游发展,实现文旅康养首位产业突破发展,加快建设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在南江县光雾山,当年巴山游击队战斗的地方,目前已成为成都、重庆等地游客前来消夏避暑赏红叶的5A级旅游景区。

“南江县正依托光雾山5A景区,打造一批特色民宿和康养基地,打通“两山”价值转化通道,助力乡村振兴。”巴中市文旅新区光雾山管理处主任张正告诉记者,“比如光雾山镇普陀村正以黄宾虹的《巴山夜雨图》为意境,打造一脉四境十二院民宿群,整合区域内乡村振兴、美丽乡村路、土地整治等项目资金,着力建设文旅新区高端精品民宿示范区。”

2016年,《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发布,提出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建设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红军精神教育基地。202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出“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川陕革命老区大力弘扬传承红色文化,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巴中作为川陕革命老区核心区、原川陕苏区中心城市,红色文化资源富集,被党史专家誉为“革命露天博物馆”。近年来,巴中市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抢抓发展机遇,在加强红色旅游景区建设、讲好红色故事上下功夫,推进“红”“绿”文旅融合发展。

“‘十四五’时期,巴中市委明确“三市两地一枢纽”发展定位,其中之一就是建设‘全国爱国主义和红色文化传承基地’。巴中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巴中致力于做大做强“川陕苏区首府”红色旅游品牌,出台《关于加快红色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将红色景区建设置于“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和“三大发展战略”总体部署,纳入全域旅游规划、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城市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加快交通建设

构建成渝北向重要门户枢纽

“高高的大巴山,离天只有三尺三,要想翻越巴山顶,只有背二哥的铁脚杆。”“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去个成都跑一天。”这曾是巴中群众对当地道路交通的描述。

的确如此,一直以来,落后的交通是阻碍巴中经济发展最为明显的短板。

如今,巴中已建成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群众不再为出行而犯难。

党的十八大以来,川陕革命老区主动融入国家战略,不断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强化能源保障、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破解交通等瓶颈制约,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为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巴中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以来,巴中抢抓基础设施补短板政策窗口,实施第三轮交通大会战,实现了从十多年前不通铁路、不通高速、没有机场到如今18条航线、6条高速公路、2条铁路的“空铁公”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历史性跨越。去年底,全国首条红色主题高速公路——镇广高速王坪至通江段建成,县区全部入列“四好农村路”国家级或省级示范县。

日前,米仓大道二标段火闸垭隧道左洞顺利贯通,建成后,将与巴陕高速、镇广高速等多条道路连接,届时光雾山与诺水河将连为整体,沿途7个旅游景区也将连线成片,极大促进沿线旅游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汉巴南铁路南充至巴中段营盘梁隧道实现贯通,项目2024年建成通车,将带动川东北、川陕革命老区融入全国高铁网,对促进川东北经济区快速发展、完善成渝地区城际铁路网和发展红色生态旅游业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据了解,汉巴南铁路巴中至南充段建成后,巴中至成都将由目前至少4小时缩短至2小时以内;巴中至重庆时间由目前3.5小时缩短至最快仅需1.5小时。

根据巴中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下称交通规划),要充分发挥巴中位于成渝地区北上黄金中轴线的区位优势,推动以航空、铁路、高速公路为主的跨区域交通运输大通道建设,构建南下成渝、北上陕甘的南北向大通道和连通大西北、畅通万达开、快达长三角的东西向新通道,将成渝地区北向开放由依靠传统的广元、达州两个通道向由广元、巴中、达州共同构成的通道集群支撑转变。

这份《交通规划》正是对标国家《“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结合巴中区位优势、统筹全省功能布局,赋予巴中的重要发展定位——“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枢纽”。

聚焦特色产业

打通“两山”价值转化通道

在巴中市经济开发区,建丰新材料有限公司偌大的厂房内,一条庞大的自动化生产线正在运转——从木料到高强度板材,几名工人在控制机房里盯着计算机......

据介绍,该公司年产60万立方超强刨花板,是目前中国刨花板生产单线产量第一的生产线,主要生产设备均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生产。

“公司可提供就业岗位300人左右,年税收贡献超过2000万元,每年可帮助周边林农增收超过3亿元。”建丰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经理骆勇飞告诉记者,“我们的主要生产设备从德国进口,掌握了采用次小薪材及三剩物作为原材料的生产流程的核心技术,提升了园区企业的产业层级,促进了当地循环经济的发展。”

巴中素有“秦巴山区天然药库”美誉,有药用价值的动植物2400余种,是中国三木药材之乡、银耳之乡、金银花之乡。当地近年来利用这一天然优势,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已见成效。截至2021年底,巴中市种植中药材面积76万亩,规模位居四川省第一,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预计2025年,全市道地药材产业基地稳定在80万亩,为巴中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奠定了丰富的基础。

在四川国药天江药业有限公司展厅内,该公司副总经理游政告诉记者,巴中丰富的药材资源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也能给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公司年加工中药材能力已达5000吨,生产500多种中药配方颗粒1500吨,与巴中市10多家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签署购销协议和基地共建协议,累计采购中药材近千吨,带动全市道地药材种植新增1万余亩,实现一二产业融合发展,2021年产值达1.8亿元,预计“十四五”末可达到10亿元。

“近年来,巴中把有限的资源聚焦于与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最相符、最能做大做强的产业,确定全市“1+3”主导产业——突破发展文旅康养首位产业,培育壮大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巴中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力争“十四五”末,全市建成500亿级食品饮料产业集群、200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和100亿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推动巴中工业形成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巴中的革命老区后发优势愈加凸显:绿色生态资源富集,森林覆盖率63%,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四川省平均水平的2倍,被称之为“秦巴绿肺”“天然氧吧”,系长江上游和秦岭重要生态屏障。

巴中市委书记何平说,绿色生态是巴中最大的优势和潜力。当前,巴中市立足绿色生态资源禀赋,正发扬“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因地制宜、扬长补短发展低碳、绿色、特色产业,着力培育以绿色为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聚力打通“两山”价值转化通道,奋力推动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迈向新的阶段。

 

[责任编辑:何子蕊]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