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创新基层组织建设 充分发挥组织育人作用

2022-05-26 23:41:27 来源:本网专稿 

近年来,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影视与动画学院党委不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将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引向深入,坚持党建业务双融合,立德树人双促进的工作思路,通过基层组织创新建设,组织育人成效明显。2021年6月,中共成都大学影视与动画学院党委(时为“党总支”)获成都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21年12月,《创新组织建设提升育人成效:成都大学影视与动画学院党总支“1+3+3+X”组织育人精品项目》获批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第二批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组织育人项目。

2021年6月,学院党委赴石棉县安顺场开展“追寻红色记忆汲取奋进力量”主题党日活动

学院组织党员师生参加“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党日活动

学院党委在推进与实施“1+3+3+X”组织育人模式中:通过“1”——学院党委的政治导向与统一规划;通过“3+3”——三个师生党支部与三个专业系部的贯通协作;借由“X”——党员教师工作室“一室多窗”核心功能与特色育人建设,较好地解决了组织育人的方向性、发展性、可持续等问题。在学院组织育人工作中,将党建、科研、教学等环节深度融合,拓展和延伸了基层党建工作内涵,创新与体现了基层组织育人工作特色,“1+3+3+X”组织育人工作,瞄准现实问题,专门针对性解决。

发挥组织育人思想“窗”作用,解决了方向问题

    2020年党员教师工作室完成5集“脱贫攻坚”短视频“大渡河畔春暖花开”登录“学习强国”四川平台

“1+3+3+X”组织育人,让学生进入党员教师工作室开展专业学习与实践,既锻炼了专业能力,又筑牢了为社会、为国家奉献的决心。四川省广播电视学会2020年对学院毕业生进行了培养质量调查,98%的用人单位评价“有理想有信念有责任感”。麦可思2020年调查数据显示,学院近5年来平均就业率高于92%,对学校、学院的推荐度为83%(全校第一)。四川省广播影视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对学院在校生进行了理想信念调研,9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理想是“追求真理,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工作室培养了一大批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优秀毕业生,如:奋战在凉山州马边县、新疆喀什等地区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徐良、刘乔阳、简远会、李科、郭达夫等。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走进凉山州”“高级专家服务团回头帮走进攀枝花”“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进内江”等活动现场,均有学院师生的身影,师生完成规划5部,贡献发展思路30余条,签署帮扶协议3项。

2019年3月,徐良在雪峰村开展群众破旧房改造宣传登记2018年6月,刘乔阳在三合镇塘坝村走访贫困户

发挥组织育人凝聚“窗”作用,解决了发展问题


2021年学院党员师生参加成都大学“庆建党百年诵红色经典”朗诵比赛活动

2022年学院完成成都市教育局委托项目《成都市中小学党史学习教育动画视频课例》(50集)

上线“成教音画”成都教育网络电视台党史学习专栏

 “1+3+3+X”组织育人的重要任务就是加强师生专业互动、生活互动和思想互动。一是标准化空间打造。按照“八个一”标准建设成三十余个双带头人工作室,并根据工作室的不同特点,支持师生进行个性化、温馨化和家园化打造,加强工作室的内涵和人文建设。二是项目化的投入机制。每年给予工作室发展支持,将以往因多处室、多环节、多头管理所形成的多极目标,统一到特定项目的总目标之中,聚焦重点、集中发力,支持师生以项目化推动各类创作、教改等落地见效。三是常规化的活动开展。通过年初建账、平时查账和年终交账的形式,要求每个工作室开展与其专业领域相符的活动,做到周周有谋划、月月有动作、学期有成效、年年出精品,影约周末、东盟讲坛、科普进校、乡村影像、暑期采风等一大批经典活动春风化人、润物无声,将师生紧紧地凝聚在一起。

发挥组织育人培养“窗”作用,解决了人本问题


2022年3月“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获得者王童在“成都大学大运会志愿者誓师大会”作为代表发言

2020年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85周年,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雅安市石棉县大渡河边开展创作实践

学生在党员教师工作室开展专业学习与实践

“1+3+3+X”组织育人工作室,积极探索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和实践路径,在课程思政、金课建设等方面积极作为。2020年以来,连续获评四川省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示范团队、示范课程各1项。2022年4月,获批“四川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省级)。学院获校级课程思政项目10余项,开展50余项涉及基层党建与专业教学融合的党建项目研究,如:三线建设家风文化主题研究与创作,船工红色家风田野调查,农民漫画村家风文化主题创作等。获国家广电总局领军人才、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专家服务团专家等省部级人才称号10余人次,3名工作室负责人提拔到副处级岗位,1名教师选送教育部工作锻炼。在人才培养中,涌现出以“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获得者王童等为代表的一批矢志向学、热心公益的新时代大学生。

发挥组织育人服务“窗”作用,解决了造血问题

 

2022年5月学院完成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蓉宝”形象优化项目

国潮MV《起飞》入选2022年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宣传思想工作创新案例

“1+3+3+X”组织育人的工作室师生,紧密围绕国家、省、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全面贯彻成都新发展理念,立足成都,服务成都,发挥自身的学科专业优势,做实做好地方服务工作,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2021年1月以来,党员教师工作室聚焦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天府国际机场投用、成都市中小学党史学习教育等重大题材,创作了200余部(项、幅)作品。其中,国潮MV《起飞》入选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宣传思想工作创新案例,5部作品在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中获奖。学院顺利完成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蓉宝”的二维形象优化和三维模型建构工作。

发挥组织育人孵化“窗”作用,解决了融合问题


2022年5月学院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委托项目《未成年人法律保护全书》

2022年5月四川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对学院发挥艺术资源优势助推中小学美育教育主题展活动进行报道

“1+3+3+X”组织育人的核心人物是将党建、科研、教学成果等协同打造,专业实践,在成果孵化中,实现良好的组织育人成效。一是立足在项目上孵化。统筹院属两个省级平台资源(四川动漫研究中心和四川动漫游协创中心),积极支持、带动工作室推进各类项目的立项和创作,将主题创作、党建项目的开展作为工作室年终考核评比的重要指标。二是立足在节庆上孵化。紧紧抓住重大节庆的有利时机,提前谋划和布置工作室的创作实践活动,2019年围绕建国70周年开展系列项目,2020年围绕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展系列项目,2021年围绕建党100周年开展系列项目。三是立足在课外实践上孵化。统筹安排相关实践课程、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专业采风等“走出去”的环节,在去的主题、去的地点、去的创作内容、去的创作成果等方面植入红色元素和价值观基因,引导师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孵化出更多的正能量作品。

近五年,在专业实践成果孵化方面,师生主创了2部院线电影、7部大型纪录片、300余部影视、动画短片,在学习强国、新华网、央视频等权威平台播出100余部。学院围绕大运会进行插画、动漫、游戏等项目孵化,2部作品受到学习强国国家平台和教育部表彰,6部作品获得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表彰及资助,顺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委托项目《未成年人法律保护全书》等高级别服务项目。(晋伟 中国改革报四川记者站 王泽勇)

 

[责任编辑:何子蕊]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