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广西-中国改革报看广西,广西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筑牢民族团结基石 共谱和谐发展乐章

2022-04-25 13:52:42 来源:改革网广西 廖晨言 王君妮

 金秋九月,硕果飘香,魅力瑶山,祥和温暖

本网讯 金秀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中部偏东的大瑶山区,成立于1952年5月28日,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全县总面积2518平方公里,辖3镇7乡77个村民委4个社区,总人口15.61万人,有瑶族、苗族、侗族、壮族、汉族等多个民族,瑶族人口占39.01%,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

守望相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提出的当代中国民族关系的基本遵循。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对于发展地方经济、抵御境外敌对势力渗透、确保社会安宁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长期以来,金秀瑶族自治县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坚持把民族工作作为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始终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创新民族工作的方法和途径,不断推陈出新、完善机制,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美丽。

 

抓组织建设 推动民族政策落地生根

长期以来,金秀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促进民族团结这一主题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普及民族基本知识,不断提高对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定期对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法规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同时建立健全的民族工作机构,形成了全县上下热情参与、相互配合、共创共建的工作格局。

同时,金秀县委、县政府都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创建工作,并成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由党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民宗局,安排专人负责创建活动和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评审命名活动,并积极向上级推荐申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辖区内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团结、互助、和谐、进步,呈现出全县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

截至目前,该县被命名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个,模范个人2人,省部级示范单位2个,先进集体11个,先进个人9人,省部级先进个人9人,市级示范单位16个,先进集体1个,先进个人1人,极大地鼓舞和推动了创建工作热潮。

 

抓经济建设 发挥民族产业品牌优势

多年来,金秀县委、政府坚持把发展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总钥匙,发展壮大民族产业,促进全县经济社会蓬勃发展。

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以发展产业为支撑,克服山多地少劣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形成山内乡(镇)发展“茶叶+”和“中草药+”为主、山外乡(镇)发展“水果+”为主的多套餐产业扶贫模式。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产业发展扶持资金1.4亿元,受益贫困户1.058万户3.703万人,全县“5+2”特色产业覆盖率98.31%。

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深挖自身潜力,走出一条“生态+乡村+民族+康养”的特色乡村旅游发展之路,为旅游产业发展增添了新动能,为发展乡村旅游注入了新活力。目前,该县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星级乡村旅游区5个、星级农家乐26家、民宿63家1263张床位,带动3900人以上贫困人口参与旅游业实现增收脱贫致富。

近年来,该县针对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先后挖掘、整理、编纂、出版《金秀瑶族自治县县志》、《金秀四十年》、《茶山瑶文化》、《金秀大瑶山瑶族史》以及五个瑶族支系丛书;建成了我国第一个瑶族博物馆,并按照“1+6”模式创建五个支系生态博物馆和自然生态博物馆,全面展示瑶族文化特色,促进瑶族文化发展;现已有《黄泥鼓舞》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瑶族过山音》、《瑶族织绣技艺》、《跳甘王》文化技艺等被列入市级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列入县级保护项目有18项。县内的盘振松先生为国家级第四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蓝桂英等10位瑶族民间艺人被评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大力培养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2019年,全县少数民族干部954人,少数民族领导干部335人,占少数民族人口0.73%。

 

抓载体建设 丰富拓展“六进”活动内涵

长期以来,金秀始终把民族团结教育、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工作当作一项重中之重工作来抓。不断创新方式,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六进”活动,促进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进机关方面,强化党的民族政策再学习。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县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内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全县机关全面辅开,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

进企业方面,落实企业民族工作责任,落实民贸民品财政贴息政策,把打造良好企业品牌形象和帮助各族群众就业增收相结合,让民族文化融入企业内涵,促进民族经济发展,努力实现一个民族都不少的全面小康社会。

进社区方面,搭建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平台。利用春节、中秋、国庆等传统节日,组织各族群众以各类联欢活动为载体,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了解,增强民族融合,增强民族认同,不断焕发了社区活力,将民族文化有效地转化为民族团结进步的独特资源,通过社区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促进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社区建设。

进学校方面,注重将民族团结理念融入教学课程、校园环境和课外活动,让不同民族学生之间从小接受民族团结思想教育,激发全体学生“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思想情怀,培养造就民族团结进步新一代,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友谊团结,和睦相处。先后在桐木中心校、金秀县民族小学、罗香中心校、大樟中心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进校园活动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在全县各中小学全面铺开。

进乡镇方面,认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将创建活动融入全县各乡镇开展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形成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强大舆论和良好社会氛围。

进宗教场所方面,利用宗教活动机会,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民族宗教政策,提高信教群众知法守法、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自觉性。

[责任编辑:龚成钰]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