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上门服务,园区又从办证、设计、投产等各个环节给予帮助,营商环境很好。”广西贵港桂平市木乐镇服装工业园区内的一家新材料企业的董事长孙晓俭说,园区内的各项服务与帮助让他感到十分满意。
为解决园区行政管理功能不够健全、治理压力大、服务跟不上以及园区“招工难”“留人难”等问题,近年来,贵港市在各工业园区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党建工作站,以“园区管委会服务企业生产、社区服务职工群众生活”的功能定位,创新“社园一体化”管理模式,提升园区与社区的生产管理和服务水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园一体、融合发展”新格局。
机构联设,实现组织共建一体化
春节假期一结束,在了解贵港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企业春节过后招工难后,贵港市港北区贵城街道西江社区党支部联合园区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由园区牵头组织财政、人社、招商等职能部门,成立“招工专班”,采取“线上+线下”等方式服务并行,发动港北区8个乡镇(街道)、125个村(社区)力量,通过拉网式走访调查、电话和微信联系、搭建招工先锋服务点等方式,大力开展招工宣传工作。
目前,已为园区企业招聘工作人员1500余人,有效破解企业节后招工难的问题。
贵港市大力推行社区与园区领导班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明确由社区大党委具体负责区域内各类党组织的统筹管理。建立统一管理平台,实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与园区党群服务中心一体化办公,采取重点建、引导建、联合建等方式扩大园区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构建县(区)、社区(园区)、企业、驻地单位四方党建联席会议机制和治理协商机制,每月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围绕园区发展、企业党建工作、职工群众生活难题等进行研究,协同解决困难。
网格联动,实现管理共治一体化
最近几个月,在港南区新塘工业园和滨江工业园热火朝天建设中,总能看见港南区工业园区管委会的党员干部忙碌的身影,他们每天奔走所联系企业项目,积极开展现场办公服务,与项目业主齐心协力解决水、电、路等难题,目前已解决搬迁、临时用电、土地平整等问题65个。
贵港市按照厂区相邻、产业相近、便于管理的原则划分网格,探索实施“1+N”网格服务模式,即1个园区管委会干部服务网格内的N家企业,1名社区干部网格内的服务N家企业员工以及联系网格内(联合)企业党组织,定期召开园区、社区治理问题分析会,研究解决各网格收集的重难点问题,形成事在“网中办”,问题“环里解”。
在贵港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以网格化治理为抓手,将园区合理划分3个生产网格、24个生活网格,通过园区服务企业生产发展、社区服务园区职工生活需求,服务辐射170多家企业、8213户居民群众,解决员工招聘难等问题500多件,开展平安建设等知识宣传活动40余场。
资源联用,实现发展共享一体化
“请扫下您的健康码!”“春节有到过百色吗?”百色本土疫情发生后,平南县充分发挥大乙岭社区大党委作用,组织23家平南县工业园区企业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156名园区企业党员与社区党员组成“党员突击队”,一同深入企业职工、居民群众家中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和排查工作,有效充实排查力量,累计排查群众达3000多户,开展宣传万余人次。
贵港市依托社区(园区)党群服务中心平台,设置多功能展示区、商务办公区、健身休闲区、党建综合展厅“三区一厅”四个区域,打造集“办事服务、学习教育、展示交流、娱乐休闲”等一体活动阵地。完善社区与园区联动服务机制,以组团式、定点式、跟踪式等方式开展环境整治、便民服务、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进一步增强党员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归属感和认同感。
走进桂平市长安工业集中区(老乡家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干部正在“先锋工作室”与园区企业负责人沟通交流如何支部共建等事宜。为方便党员群众面对面地进行深入交流,老乡家园社区“两委”积极推动社区能人进企业,企业职工进社区,定期共同开展志愿服务、为民办实事等活动。
该市充分发挥社区大党委统筹协调作用,组织园区企业党组织、驻地单位、后盾联系单位等,每季度开展1-2期主题活动,丰富社区、园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实现“社园”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同共治。
通过推行“社园一体化”社会治理新模式,不仅盘活了园区、社区的党建资源和行政资源,促进了产业、技术、人才等优势资源共享,也有力地推动了园区治理水平提升和企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贵港市园区规模以工业企业达547家,实现工业产值1180亿元,在建项目274个,完成投资14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