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新实践新路径 成都加快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

2022-04-18 12:58:50 来源:中国改革报 

到2025年,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全面完成

近年来,成都围绕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努力塑造“水清、岸绿、业兴、人和”的公园城市风貌。未来,成都市将厚植生态本底,用生态底色拼合城市空间,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构建“两山”理念新发展格局,在广袤的川蜀大地上“绣”出绿色“新画卷”。

□本报记者王进

□何子蕊 朱婷

蓉城春日,万物萌发、草长莺飞,城乡处处透露出勃勃生机:在天府新区,最高运算速度达10亿亿次/秒的超算中心不断刷新着新的“成都速度”;在郫都,200余名区级部门和镇村骨干组成的八大专班正扎根“一线”,共绘一幅乡村全面振兴的壮美画卷……

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2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成都市由此开启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和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新征程。

如此重大责任和使命为何由成都担当?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成都市做了什么,今后又将怎么做?记者近日深入进行了采访。

厚植绿色生态本底

构建“两山”理念新发展格局

位于北纬30度的成都市,向西可见高耸的雪山,城市与雪山交相辉映,释放出城市文明与自然相生相伴的灵气。向东望去,葱郁的龙泉山讲述着诗与远方的故事,李白当年描绘的“草树云山如锦绣”秀丽动人。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时指出,“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成都市由此成为公园城市理念“首提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之所以花落成都,并非偶然。近年来,成都市在全国率先推进公园城市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不断推动超大城市规划理念、发展方式、营城路径全方位变革。全国首创成立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制定公园城市“标准体系”、发布“公园城市指数”、建立公园城市“建设导则”等。推动实现了城市发展格局从“两山夹一城”向“一山连两翼”的千年之变。

其中,天府新区成为成都先行先试的一个缩影。据四川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局长王科介绍,近年来,天府新区主动创新作为,已总结出“五大”引领公园城市发展先行方向。聚焦扣好城市建设“第一粒扣子”、创新规划顶层设计,变“摊大饼式”发展为组群布局,锚固70.1%生态空间、“拥绿亲水”先行、推动城乡融合,让城市从自然山水有序生长出来,已呈现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城市意境,初步构建形成“一山、两楔、三廊、五河、六湖、多渠”生态格局。

“生态本底良好、发展活力强劲、前期实践丰富……正是这些,给予了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机会。”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如是说。

事实正是如此。近年来,成都市围绕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努力塑造“水清、岸绿、业兴、人和”的公园城市风貌。先后实施增绿项目8367个、建成天府绿道5327公里。其中,总规划面积达1275平方公里的超特大城市森林公园——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每年释放23万吨氧气、吸走31万吨二氧化碳,已成为四川省重要的“生态屏障”。

而未来,成都市将按照《总体方案》提出的“三个示范区”建设目标、“四个着力”重点任务,以“双碳”目标为先导,率先打造“城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示范区”。将厚植生态本底,用生态底色拼合城市空间,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构建“两山”理念新发展格局,在广袤的川蜀大地上“绣”出绿色“新画卷”。

创造宜居宜业生活

筑牢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爸,我和同学约好了‘五一’放假要到楼下的体育公园去卖手工作品,那里有踢足球的、打网球的,还有游乐园,每天玩耍的人多得很……”一大清早,家住成都市锦江区晨辉东路的“寒寒”小姑娘就缠着父亲这样说。

正午时分,成都人民公园的竹林楼阁之下、湖岸小桥两旁,一排排茶桌整齐“列阵”,人们或闲坐品茗、或打牌下棋,谈笑风生;与之“一墙之隔”的宽窄巷子城市候机楼里,李先生一边托运完行李,一边喝了个咖啡、逛了逛画展,然后再慢悠悠地空着双手坐飞机……

“慢”,是许多人对于“成都韵味”的感叹。然而,成都建设公园城市以来,这样的“慢”有了更具现代活力的味道:麓湖生态城2400亩湖域中央的麓客岛上,旱雪、马术、皮划艇、冲浪等户外体验项目实现了公园、运动与商业零距离结合;金牛区金泉运动公园,除有击剑、跑酷、早地冰球、橄榄球等培训场地外,还有高空绳索炬阵、忍者飞跃等探险乐园;今年底,“拓高乐”中国首店将在环城生态公园开门营业……

近年来,成都市以举办大运会为契机,着力打造世界赛事名城,体育运动正逐渐深入城市肌理,仅在成都市主城区,像锦江区这样通过“两拆一增”植景增绿的数百亩大小体育公园就有上百个。公园,正成为成都市民朝思暮想的幸福乐园。

在成都,绿道同样越来越令人难以割舍:锦江198·LOHAS绿道,有着“城在园中长,人在画中游”的神奇;温江北林绿道,是“森林里”绿道,辐射成都北部数百平方公里生态涵养区;郫都沙西绿道,两侧是绿油油的麦浪和鲜花,溪流声、蝉鸣声、农家烧竹声不绝于耳;天府绿道起点处,国宝大熊猫“泰山”“暖暖”正等着和你来一场难忘的春日邂逅,泽被千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演绎着蓝色岷江的独特人文魅力……

据悉,全长1.69万公里的“天府绿道”,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长绿道体系。这些绿道体系,不仅将重现“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之盛景,其最大亮点还在于,按照“生态项目+场景营造”模式,将生态产品价值创新性转化,实现“人城产”深度耦合,完美诠释出成都“公园里的城市”内涵。

近年来,成都市始终把绿色作为最靓丽城市底色,以产业为城市发展基石,努力把“示范区”建设的美好蓝图转化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2021年12月,成都提出大力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聚焦20个重点产业,着力打造一批“根植性”和国际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重点产业集群,全市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动力强劲。

2021年,成都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9万亿元,已初步构建起“5+5+1”现代产业体系,高新技术企业比2018年增长2.5倍、达7800家,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大关。2022年,全市计划编列重点项目900个、投资总额超过2.5万亿元。成都科学城正聚焦零碳能源、资源碳中和、地热能及固碳三大研究方向,助力成都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将聚集科研人员上万名。

产业兴则城市兴。《总体方案》提出,成都要打造城市人民宜居宜业的示范区,为人民提供更加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人尽其才的就业创业机会。为此,成都将进一步深化成渝“双核引领”“双圈互动”;深入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创新人才“四大工程”,加快形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提高现代治理能力

打造人民美好生活幸福家园

春日的阳光洒向洁净的街道,将樱花和银杏的新芽照得玲珑剔透。“刚出门看到角落里丢了个烂沙发,买个菜回来就清理干净了!”成都市少城街道李女士高兴地说,点点手机就能报名参加社区活动;不用跑路就能办理社区民生事务,青羊区“智慧大脑”和“社区小脑”让每一位居民都能感知到城市的温度和生活的美好。今年1月,《成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印发实施,在公共事务中给予儿童优先权,将儿童纳入决策体系,让城市更加适合儿童成长,到“十四五”末,成都将建成儿童友好城市……

“城市是人的城市,不是简单的‘公园+城市’,一切建设都应服务于人的体验。”王科说,以天府新区为例,去年创新增设的“理想街区处”,目的就是以“更适宜的空间尺度、更宜人的步行环境、更活力的街道界面、更特色的街道风貌”的四“更”为标准,对标国际一流,打造形成更多“理想街区”。而从全市来看,围绕服务“人”建好“城”,成都市正扎实做好四川“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激活城市现代化发展治理新动能。

近年来,成都市坚持把党的建设贯穿于城乡发展治理全过程,在全国创新设立市、县两级党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村(居)民议事会,制定全国首部《社区发展治理促进条例》,首创设立“社区志愿者服务日”等,已推动构建形成党组织领导、议事会(代表大会)决策、居委会执行、监委会监督的新型基层治理机制。

成都市创新推动“智慧蓉城”建设、不断破解“大城市病”难题,扩宽城市管理幅度、增强应急安全感知能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目前,成都市网络理政中心已接入13.61万路视频数据和16万个点位物联传感数据,以终端问效常态施治,切实提升了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总体方案》提出,成都要打造“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示范区”;到2025年,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全面完成。成都将以新发展理念为“魂”、以公园城市为“形”,聚焦“两新”使命,突出实施治理能力提升等“四大行动”,擦亮“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品牌、提高“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品质、塑造“成都创造”“成都服务”等新优势。

已连续13次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的成都,正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努力使城市发展更有温度、人民生活更有质感、城乡融合更为深入,把城市发展成果具化为人民美好体验,促进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率先打造出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家园。

不过,记者注意到,对于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成都市有着深刻认知。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总体方案》虽已明确了成都服务“国之大者”的战略统领,开启了其深化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道路的全新探索,然而,这一“国家使命”没有捷径可走、更没有先例可循。

正如经济学家潘家华所讲,“公园城市不是对工业文明城市发展的修修补补,而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方式,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革命性形态。”要实现未来“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公园,老百姓走出来就像在自己家里的花园一样”这样的美好愿景,新时代的“赶考”路上,成都市还有很多路要走。

 

[责任编辑:何子蕊]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