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从公园城市“首提地”到“示范区”

2022-03-18 17:20:42 来源:中国改革报 

《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明确,到2035年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全面完成

□本报记者付朝欢

春风拂暖,“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蜀川画卷正铺展开来。近日,经国务院批复,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住建部印发《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总体方案》明确,到2025年,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全面完成。

“成都建设公园城市,是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表达和生态文明思想的城市实践,有利于在探索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实践、城市人民高品质生活新方式、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模式、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等方面,积累有效做法和有益经验。”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如是解读。

蹚出超大城市转型新路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四川天府新区考察时强调:“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自此,成都拉开了公园城市建设的序幕。4年多时间,在建设公园城市的进程中,成都一步步解题、答卷,蹚出一条超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总体方案》的批复,也标志着,成都完成了从公园城市“首提地”到“示范区”的转变。

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具有哪些基础?“成都市作为西部地区超大城市,生态本底良好、发展活力强劲,在公园城市建设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形成了初步成果,具备进一步深化建设的坚实基础和独特优势。”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生态本底良好。成都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自然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千年传承的山水林田是建设公园城市的优良本底基础。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山地与四川盆地的结合部,能够在市区遥望大雪山,岷江及沱江干流穿越市域,生物资源多样丰富,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森林覆盖率达40.3%。

——发展活力强劲。成都产业基础扎实,创业氛围浓厚,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近2万亿元,人均GDP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具备建设公园城市的坚实物质基础。科技创新能力较强,拥有高等学校60余所、科研院所30余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0余家,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比超过1/4。

——前期实践丰富。成都实施了若干生态工程,依托自然山水建设城市“绿心”“绿肺”“绿脉”“绿环”“绿轴”。开展了“百个公园”示范工程,创造较多可感可及的公共生态产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医疗、教育、文化等服务水平较高,“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正在建立,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覆盖面较广,生活品质较好。

明确“三区”发展定位

“示范区”是成都公园城市建设被赋予的新定位和新使命。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强调,“要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突出公园城市的内涵特征和建设要求,牢牢把握三个发展定位。”

城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示范区。成都建设公园城市,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发展潜力,促进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充分挖掘释放生态产品价值,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使城市在大自然中有机生长,率先塑造城园相融、蓝绿交织的优美格局。

城市人民宜居宜业的示范区。城市是人民栖居之所,承载着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要在追求经济效率和基础设施等“硬需求”的同时,更加关注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软需求”。成都建设公园城市,要提供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人尽其才的就业创业机会,把城市发展成果具化为人民美好体验,使人在城市中实现价值、城市因人而更加繁荣,率先打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家园。

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示范区。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城市治理工作重要性日益凸显。成都建设公园城市,要创新治理理念、治理模式、治理手段,全面提升安全韧性水平和抵御冲击能力,使城市治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率先探索符合超大特大城市特点和发展规律的治理路径。

部署四项任务举措

《总体方案》明确了发展目标:到2025年,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深度融合,蓝绿空间稳步扩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初步建立。到2035年,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全面完成。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围绕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定位和目标,《总体方案》主要实施四项任务举措。

厚植绿色生态本底,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总体方案》提出,构建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融合格局,完善“一山连两翼”空间总体布局。建立蓝绿交织公园体系,依托龙门山、龙泉山建设城市生态绿地系统,依托岷江、沱江建设城市生态蓝网系统。挖掘释放生态产品价值,发展生态产品精深加工和生态旅游开发等产业。

创造宜居美好生活,增进公园城市民生福祉。《总体方案》提出,推动公共资源科学配置和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增强养老托育服务能力。提供优质医疗教育服务,加强公立医院建设,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着力解决新市民和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

营造宜业优良环境,激发公园城市经济活力。《总体方案》提出,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动壮大优势产业、鼓励创新创业、促进充分就业相统一。营造国内一流营商环境。推动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引导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建设人才集聚高地。

健全现代治理体系,增强公园城市治理效能。《总体方案》提出,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城市治理体系。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推动城市治理重心和配套资源向基层下沉。推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公共服务一网通享、社会诉求一键回应。建立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推行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OD)模式,加强片区综合开发。

 

[责任编辑:何子蕊]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