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平
二月底的石阡,漫山遍野的茶园烟雨缥缈、满眼新绿,全国人大代表周绍军依然在茶园里忙碌着。“气温在回升,茶叶的芽头已经发出来了,当前我们要做好茶企茶农工作,让他们做好春茶加工采摘的准备,力争把今年遭受前期低温天气影响导致春茶采摘延期的损失抢回来。”进京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前,周绍军还在忙着与新上任的村干部商议春茶采摘事宜。
认识周绍军已经多年。他是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龙塘镇大屯联村党委副书记、大屯村党支部书记,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茶支书”。多年来,他持续关注并带领乡亲们致力推动生态茶产业发展与人才队伍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2003年,周绍军当选为大屯村村委会主任,从此带领全村3000余人开启种茶之路。经过多年来干群的共同努力,他的家乡从20世纪的600余亩苔茶,发展到如今2.3万余亩的省级现代高效生态苔茶示范园,涉及茶农1.15万人。
“园区现有18家茶叶加工企业,其中17家是本地企业。他们的入驻,带动茶农管茶、采茶、加工等各项技术快速提升,茶企基本实现提质增效,更加坚定了大家发展好茶产业的信心。”周绍军说。
看着村里的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周绍军也有了更多打算。在他的努力下,江苏省扬中市新坝镇基层党支部与大屯村党支部达成联建意向,推动市场优势和资源优势共享,实施好支部联建、党员联战、群众联亲的发展规划。“农民有土地才有根,才能真正实现‘子孙产业’的长远规划目标。贵州有丰富的茶资源,江苏、上海是贵州山地特色农业抢占市场的‘桥头堡’,应加强东西部联动,推动合作共赢,实现共同富裕。”周绍军说,他今年的提案也在关注这一话题。
原刊于《中国改革报》(2022年3月9日第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