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年来,钦州市持续深化农业农村领域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乡村振兴改革集成试点村建设为抓手,聚焦“形、实、魂”,打造了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取得了一批“国字号”招牌,夯实了“美乡村”道路。
风貌塑形,造就靓丽乡村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钦州市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按照“低成本、有产业、能保持、可推广”发展思路,通过整合资金、项目,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庄清洁行动等重点工作,打造了260个各具特色的“美丽村屯”精品示范村,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带动了乡村旅游。2022年1月份,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通报表扬98个2021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钦州市浦北县榜上有名。如今灵山县佛子镇元眼村、三海街道头步江村,浦北县北通镇那新村、九梅麓村,钦南区沙埠镇金桔村、大番坡镇钟屋村,钦北区贵台镇百美村那疋村、大路村委青皮村等村屯,旧貌换新颜,晋升为网红打卡点,实现了景观聚人气、风貌美乡村。
产业强骨,夯实发展之路
“一村一产业,一村一特色。”,钦州市将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动力,围绕一村一品和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股份权能拓展,指导行政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打造村级产业示范点968个。2021年全市涉农行政村(居委会)集体经济收入累计超过1亿元,其中收入超过10万元的村(居)有346个、超过20万元的村(居)有78个、超过50万元的村(居)有17个,推进了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发展。目前,钦州市已打造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1145个,构建了现代产业体系。2019年浦北县被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富硒技术专业委员会授予“全国富硒农业示范基地”称号、2020年灵山县武利镇镇汉塘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富硒农业示范基地”、2021年钦南区久隆镇青草村(五指毛桃)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推行“支部建在产业链,农民聚在产业链,农民富在产业链”三链模式,实现了产品聚财气、产业美乡村。
文化铸魂,提升治理效能
“一村一民约,一约一善治”。2019年浦北县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部选定为全国第一批乡村治理示范县,钦州市以全国首批乡村治理示范县建设为契机,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创新并推行五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方式,探索以乡情乡愁为纽带,组建万人新乡贤队伍,形成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新路径,提高了乡村善治水平。钦州“乡贤+”模式在全区复制推广,探索建立了“片区党建工作站+行政村党总支+自然村党支部”三级组织体系,推行“五微”模式(微阵地、微学习、微服务、微治理、微评比),提升基层乡村治理效能。钦州市乡村治理工作扎实推进,2019年浦北县被确认为全国首批乡村治理示范县、2021年灵山佛子镇大芦村被确认为全国第二批乡村治理试点村。灵山县佛子镇大芦村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2021年北通镇清湖村九梅麓村村规民约被自治区民政厅评为广西首届十佳村规民约,钦北区‘组团会对’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登上广西组工信息专刊在全区推广,龙门镇新田村‘五化五好’模式、北通镇九梅麓‘十有’模式等一批基层治理方式应运而生,实现了文化聚和气,治理美乡村。
(本文作者系钦州市农业农村局)